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警情时空演变及障碍因子
【部分图文】:
2005—2016年,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压力系统预警指数变化趋势是整体波动上升,警度从最初的“安全”上升到“较安全”(图1与表4),表明河南省土地生态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河南省从2005年开始,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面源、地下水与化肥等污染问题日益显现,土地污染问题已逐渐影响到了整个土地的生态安全,河南省人口密度从2005年的585人/km2增长到2016年的646人/km2,人口不断增加逐渐加剧了人地矛盾,同时生态负荷逐渐增大,从2005年的8.77×106 t/km2上升到2016年的1.11×107 t/km2。不同阶段压力指数变化幅度不同,2010—2016年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上升0.114,2005—2010年上升幅度相对较小为0.032。2005—2016年河南省各城市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变化显著,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濮阳、漯河、三门峡和南阳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大,变化幅度处于0.03~0.07。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下降幅度较小的城市包括新乡、濮阳、许昌、商丘、周口、驻马店和济源,变化幅度在0.01~0.03。郑州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呈上升趋势,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其城市化水平最高,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比重最大,这12 a间土地生态安全压力指数不断上升,土地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表3 2005-2016年河南省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指数 城市 2005年 2010年 2016年 预警指数 等级 预警指数 等级 预警指数 等级 郑州 0.811 Ⅴ 0.716 Ⅳ 0.731 Ⅳ 开封 0.520 Ⅲ 0.263 Ⅱ 0.264 Ⅱ 洛阳 0.591 Ⅲ 0.596 Ⅲ 0.470 Ⅲ 平顶山 0.553 Ⅲ 0.391 Ⅱ 0.295 Ⅱ 安阳 0.555 Ⅲ 0.292 Ⅱ 0.233 Ⅱ 鹤壁 0.526 Ⅲ 0.326 Ⅱ 0.175 I 新乡 0.365 Ⅱ 0.244 Ⅱ 0.361 Ⅱ 焦作 0.446 Ⅲ 0.372 Ⅱ 0.364 Ⅱ 濮阳 0.204 Ⅱ 0.366 Ⅱ 0.172 I 许昌 0.378 Ⅱ 0.229 Ⅱ 0.295 Ⅱ 漯河 0.545 Ⅲ 0.370 Ⅱ 0.282 Ⅱ 三门峡 0.456 Ⅲ 0.457 Ⅲ 0.505 Ⅲ 南阳 0.443 Ⅲ 0.284 Ⅱ 0.229 Ⅱ 商丘 0.349 Ⅱ 0.141 I 0.277 Ⅱ 信阳 0.202 Ⅱ 0.113 I 0.195 I 周口 0.369 Ⅱ 0.193 I 0.280 Ⅱ 驻马店 0.437 Ⅲ 0.115 I 0.147 I 济源 0.451 Ⅲ 0.358 Ⅱ 0.394 Ⅱ
从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数空间变化看(图2),2005年高值出现在中部郑州,低值出现在东部和南部,中部大部分城市和西南部城市警度处于“中警”,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分3个级别;2010年呈中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格局,商丘、信阳、周口和驻马店警度处于“安全”,中西部大部分城市警度处于“较安全”,总体预警指数有下降趋势,且幅度较大,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分4个级别;2016年则呈中西部高、东北部和南部低的格局,中北部大部分区域警度处于“较安全”,东北部和南部区域警度处于“安全”,东西差异明显。2005—2016年17个城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呈现下降趋势,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优化趋势明显。郑州面临人口压力过大、土壤质量下降、河流湖泊水质恶化等问题严重,促使其城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值一直处于最高值,可见其面临严峻的土地生态安全环境问题。三门峡土地生态安全综合预警值呈增加态势,压力指数虽小幅下降,但三门峡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同时受限于其所处的地形区位,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和响应指数上升幅度较大,导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年下降,2016年警度达到了“轻警”水平。从生态安全预警压力指数空间变化看(图2),2005年中北部生态压力高于其他区域,压力指数在0.07~0.32,全省生态安全压力差异显著。2005—2010年压力指数高值区出现在中北部区域,其他区域为低值区。焦作和漯河生态安全压力明显改善,压力指数下降幅度大。郑州、三门峡和信阳压力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压力指数空间格局逐渐形成中部与周围的差异,且高值区范围逐渐扩大,压力指数在0.07~0.33。2010—2016年压力指数空间分布发生变化,呈中部区域较高于周围其他区域的格局,生态压力格局差异减小,平顶山、安阳、鹤壁、濮阳和三门峡压力环境改善较好。2005—2016年河南省压力指数空间格局由南北差异向中部与周围差异演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丽琼;杨思林;宋维峰;包蓉;;元阳县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预测[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5期
2 孔德萍;;土地生态安全问题的伦理审思[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3 孙嘉欣;;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方法与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年27期
4 李春燕;南灵;;陕西省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中国土地科学;2015年04期
5 赵军;戚晓明;白夏;汪艳芳;;基于物元分析的连云港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2期
6 马希龙;孙茜;;基于组合赋权的河南省土地生态安全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年08期
7 张淑莉;张爱国;;临汾市土地生态安全度的县域差异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8 张俊;;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生态安全影响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年09期
9 徐崇明;王继富;吴威;;黑龙江省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3期
10 廖和平;洪惠坤;陈智;;三峡移民安置区土地生态安全风险评价及其生态利用模式——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喆;山地平原过渡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政;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变与情景模拟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9年
2 马丽;黄土高原典型塬面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3 李莉;环渤海地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4 陈章;基于生态足迹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D];武汉科技大学;2019年
5 郭强;不同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生态安全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任静;基于DPSIR模型的兰州市土地生态安全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7年
7 刘超贤;基于RS与GIS技术的丹江口库区土地生态安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8 黄楠;基于PSR和RBF模型的甘肃省卓尼县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预测[D];甘肃农业大学;2018年
9 张召鹏;快速的城镇化背景下大连普兰店市土地生态安全时空演变及影响因子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10 周涛;松滋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6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87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