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2-09 05:30
生计策略是居民为了追求和改善生计目标,基于生计资本进行的活动。生计策略与生态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对人地系统演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了自然资源贫乏、交通极其不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资本值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资本最低(0.1344),金融资本最高(0.4528);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可划分为纯牧型、牧兼型、兼牧型和非牧型;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出现了明显转型,纯牧型和兼牧型户数明显下降,兼牧型和非牧型户数明显增加;不同时期影响生计策略转型的关键生计资本不同,但金融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始终是影响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转型的重要因素;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转型对生态环境影响显著,植被覆盖度明显上升,但牧户生计策略转型后,牧家游迅速崛起,游客自驾车对沙漠植被破坏严重且沙漠垃圾明显增多。
【文章来源】:中国沙漠. 2020年04期 第34-42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及调查点
根据生计资本的测算指标和权重,计算出巴丹吉林沙漠被调查牧户的五类生计资本值(图2)。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资本值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资本最低(0.1344),说明目前外界力量对牧民改善生计的帮助不大。问卷调查显示,家庭遇到较大困难时,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亲友数在5人以上的仅占巴丹吉林沙漠所有牧户的32.57%,还有5.21%的牧户遇到较大困难时肯定或可能提供帮助的亲友数低于2人。主要原因可能是巴丹吉林沙漠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甚少,即使同一嘎查的牧户之间往往相隔几百千米,平日来往非常不便,从而导致社会资本低下。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人力资本值也比较低(0.2052),受访牧户的平均劳动力数量为2.03人,且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高达69.82%,文化程度低是影响巴丹吉林沙漠人力资本值低的主要因素。由于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草场质量高低不稳定,加之退牧还草政策等因素,使得牧户可利用的草地面积有限,因此自然资本也不高(0.3173)。牧民的物质资本比较高(0.3861),其中羊、骆驼的数量对物质资本贡献最大。巴丹吉林沙漠牧户金融资本值最高(0.4528),受访牧户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为7.36万元,而且巴丹吉林沙漠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每年草畜平衡补贴平均可达2.02万元,此外受访牧户中肯定和较大可能申请到贷款的比例占61.17%,这三者就使得牧户金融资本成为五类生计资本中的最高值。2.2 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及转型
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可划分为纯牧型、牧兼型、兼牧型和非牧型,不同生计策略的生计活动及收入构成如图3。纯牧型收入来源以畜牧、养殖、种植为主,分别占家庭总收入的81.23%、8.54%、10.23%。牧兼型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活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97%,同时务工、工资、牧家游、经商、运输对总收入有不同比例的贡献,贡献率分别为5.32%、1.35%、6.75%、5.32%、4.29%。兼牧型以牧业以外的生计活动为主,如务工、经商、牧家游、运输等,这些生计活动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达64.42%,其中牧家游对兼牧型的家庭总收入贡献最大,比例达31.21%。非牧型从事很少的牧业活动,畜牧、养殖、种植收入之和仅占家庭总收入的6.53%,而其他非牧生计活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3.37%。非牧生计活动中,牧家游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最大,贡献比例为56.23%。综上可以看出,放牧收入对巴丹吉林沙漠纯牧型和牧兼型家庭收入贡献最大,牧家游收入对巴丹吉林沙漠兼牧型和非牧型家庭收入贡献最大。调查还发现,近10年间,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图4)。纯牧型和兼牧型户数出现了明显下降,相比于2009年下降比例分别为78.57%和16.67%。兼牧型和非牧型户数出现了明显增加,相比于2009年分别增加了6倍和2倍。转型可能与生计资本的变化及退牧还草、草畜平衡政策和巴丹吉林沙漠旅游业兴起有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J]. 杨伦,刘某承,闵庆文,何思源,焦雯珺. 生态学报. 2019(21)
[2]基于无人机和MODIS数据的巴丹吉林沙漠植被分布特征与动态变化研究[J]. 刘婵,赵文智,刘冰,孟阳阳. 中国沙漠. 2019(04)
[3]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英文)[J]. 邵景安,黄志霖,邓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4)
[4]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J]. 赵立娟,康晓虹,史俊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8)
[5]典型沙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J]. 郭秀丽,周立华,陈勇,杨国靖,赵敏敏,王睿. 生态学报. 2017(20)
[6]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以甘南高原为例[J]. 张钦,赵雪雁,王亚茹,雒丽,薛冰. 生态学报. 2017(05)
[7]Impact of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on their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agro-pastoral areas of northern China[J]. HAO Haiguang,ZHANG Jiping,LI Xiubin,ZHANG Huiyuan,ZHANG Q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5)
[8]我国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 张芳芳,赵雪雁. 生态学报. 2015(10)
[9]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 路慧玲,赵雪雁,周海,侯彩霞,张方圆,张亮. 中国沙漠. 2014(02)
[10]生计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社区为例[J]. 罗康隆,杨曾辉. 民族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2906356
【文章来源】:中国沙漠. 2020年04期 第34-42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及调查点
根据生计资本的测算指标和权重,计算出巴丹吉林沙漠被调查牧户的五类生计资本值(图2)。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资本值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资本最低(0.1344),说明目前外界力量对牧民改善生计的帮助不大。问卷调查显示,家庭遇到较大困难时,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亲友数在5人以上的仅占巴丹吉林沙漠所有牧户的32.57%,还有5.21%的牧户遇到较大困难时肯定或可能提供帮助的亲友数低于2人。主要原因可能是巴丹吉林沙漠交通不便,与外界沟通甚少,即使同一嘎查的牧户之间往往相隔几百千米,平日来往非常不便,从而导致社会资本低下。巴丹吉林沙漠牧民的人力资本值也比较低(0.2052),受访牧户的平均劳动力数量为2.03人,且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高达69.82%,文化程度低是影响巴丹吉林沙漠人力资本值低的主要因素。由于巴丹吉林沙漠生态环境恶劣,沙尘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草场质量高低不稳定,加之退牧还草政策等因素,使得牧户可利用的草地面积有限,因此自然资本也不高(0.3173)。牧民的物质资本比较高(0.3861),其中羊、骆驼的数量对物质资本贡献最大。巴丹吉林沙漠牧户金融资本值最高(0.4528),受访牧户的平均家庭年收入为7.36万元,而且巴丹吉林沙漠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每年草畜平衡补贴平均可达2.02万元,此外受访牧户中肯定和较大可能申请到贷款的比例占61.17%,这三者就使得牧户金融资本成为五类生计资本中的最高值。2.2 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生计策略及转型
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可划分为纯牧型、牧兼型、兼牧型和非牧型,不同生计策略的生计活动及收入构成如图3。纯牧型收入来源以畜牧、养殖、种植为主,分别占家庭总收入的81.23%、8.54%、10.23%。牧兼型以牧业为主要生计活动,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6.97%,同时务工、工资、牧家游、经商、运输对总收入有不同比例的贡献,贡献率分别为5.32%、1.35%、6.75%、5.32%、4.29%。兼牧型以牧业以外的生计活动为主,如务工、经商、牧家游、运输等,这些生计活动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达64.42%,其中牧家游对兼牧型的家庭总收入贡献最大,比例达31.21%。非牧型从事很少的牧业活动,畜牧、养殖、种植收入之和仅占家庭总收入的6.53%,而其他非牧生计活动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高达93.37%。非牧生计活动中,牧家游对家庭收入的贡献最大,贡献比例为56.23%。综上可以看出,放牧收入对巴丹吉林沙漠纯牧型和牧兼型家庭收入贡献最大,牧家游收入对巴丹吉林沙漠兼牧型和非牧型家庭收入贡献最大。调查还发现,近10年间,巴丹吉林沙漠牧户的生计策略出现了明显的转型(图4)。纯牧型和兼牧型户数出现了明显下降,相比于2009年下降比例分别为78.57%和16.67%。兼牧型和非牧型户数出现了明显增加,相比于2009年分别增加了6倍和2倍。转型可能与生计资本的变化及退牧还草、草畜平衡政策和巴丹吉林沙漠旅游业兴起有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户生计策略转型及对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J]. 杨伦,刘某承,闵庆文,何思源,焦雯珺. 生态学报. 2019(21)
[2]基于无人机和MODIS数据的巴丹吉林沙漠植被分布特征与动态变化研究[J]. 刘婵,赵文智,刘冰,孟阳阳. 中国沙漠. 2019(04)
[3]生计多样化背景下种植业非点源污染负荷演变(英文)[J]. 邵景安,黄志霖,邓华.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8(04)
[4]农地流转对农户生计转型影响的实证分析[J]. 赵立娟,康晓虹,史俊宏.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8)
[5]典型沙漠化地区农户生计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为例[J]. 郭秀丽,周立华,陈勇,杨国靖,赵敏敏,王睿. 生态学报. 2017(20)
[6]高寒生态脆弱区农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需求——以甘南高原为例[J]. 张钦,赵雪雁,王亚茹,雒丽,薛冰. 生态学报. 2017(05)
[7]Impact of livelihood diversific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on their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agro-pastoral areas of northern China[J]. HAO Haiguang,ZHANG Jiping,LI Xiubin,ZHANG Huiyuan,ZHANG Qi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2015(05)
[8]我国农户生计转型的生态效应研究综述[J]. 张芳芳,赵雪雁. 生态学报. 2015(10)
[9]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以甘肃省张掖市、甘南藏族自治州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J]. 路慧玲,赵雪雁,周海,侯彩霞,张方圆,张亮. 中国沙漠. 2014(02)
[10]生计资源配置与生态环境保护——以贵州黎平黄岗侗族社区为例[J]. 罗康隆,杨曾辉. 民族研究. 2011(05)
本文编号:29063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0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