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冀中南地区农民就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4:22

  本文关键词:冀中南地区农民就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农民非农化,它与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过程紧密相连并将贯穿这一进程的始终。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的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一特殊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在农村,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本文以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访谈法对栾卸村的个案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研究发现:第一,栾卸村农民的就地非农化过程既受到经济、制度等方面的推动,又受到个体、社会层面的制约。第二,栾卸村农民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比例已经很高,就地非农化的成果已经颇为显著。由于栾卸村村民从事非农产业的比例很高,因而引起农民收入的普遍增长,但是由于个体性差异的存在,必将引起村民收入分层结构的变化。第三,栾卸村农民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的流动,引起了农民职业地位的改变,这进一步影响了他们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改变。以前栾卸村村民以耕种为生,就地非农化实现以后,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土地交由集体统一规划和使用,集体土地变农民股权,农民有地不种地,收益靠分红,农民已经完全从土地中脱离出来。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工作能力强的到村里的企业上班,工作能力差的就在庄园里从事绿化、保洁等工作,户户有工资收入,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第四,在栾卸村农民就地非农化的过程中,亲缘和地缘关系未发生改变。在就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离土不离乡,亲缘、地缘关系没有改变,人们还是生活在基于地缘、亲缘关系组成的传统乡土社会关系网络中,在处理问题时仍然强调关系、人情、面子。因此,农民的现代性不高。
【关键词】:农民 就地非农化 非农化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20
  • 一、研究的缘起9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一) 研究目的9-10
  • (二) 研究意义10
  • 三、文献综述10-15
  • (一) 农民非农化研究文献综述10-15
  • (二) 简要述评15
  • 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15-16
  • (一) 理论依据15-16
  • (二) 研究方法16
  • 五、调查地点栾卸村及研究对象16-17
  • (一) 栾卸村概况16-17
  • (二) 研究对象17
  • 六、核心概念界定17-20
  • 第一章 栾卸村农民就地非农化发展的基本概况20-23
  • 第一节 农民就地非农化发展历程20-21
  • 第二节 农民就地非农化发展现状21-23
  • 第二章 栾卸村农民就地非农化的推动因素23-42
  • 第一节 经济因素23-25
  • 一、依托地下资源开采,完成集体经济发展原始积累23-24
  • 二、培植地上企业,农民进厂变工人24-25
  • 第二节 制度因素25-31
  • 一、改革土地制度,集体土地变农民股权26-28
  • 二、改革企业产权制度,农民变股民28-30
  • 三、社会保障制度30-31
  • 第三节 乡村精英31-42
  • 一、村内能人的领头推动32-33
  • 二、村干部的科学领导33-42
  • 第三章 栾卸村农民就地非农化面临的结构性制约42-50
  • 第一节 个体层面42-45
  • 一、受教育程度42-44
  • 二、年龄差异44-45
  • 第二节 社会层面45-50
  • 一、乡镇企业的边缘化45-47
  • 二、内部阶层化47-48
  • 三、就地非农化模式的制约48-50
  • 第四章 栾卸村农民就地非农化的行动性生成50-55
  • 第一节 无意识和动机激发:自我意识的形成50-52
  • 一、对“城市人”的畅想50-51
  • 二、“城市人”的看法和要求51-52
  • 第二节 实践意识和理性化:自我形象的塑造52-54
  • 一、自主选择进入企业52-53
  • 二、非农化就业技能的提升53-54
  • 第三节 话语意识和反思性监控:自我角色的再生54-55
  • 结语55-59
  • 一、研究中的发现55-57
  • 二、认识和讨论57-59
  • 参考文献59-61
  • 附录一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以及获奖情况61-62
  • 附录二 访谈提纲62-63
  • 致谢63

  本文关键词:冀中南地区农民就地非农化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0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a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