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天水甘谷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3 05:06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已经在地方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使土地整治减贫作用更加精准化,文章在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县贫困区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及未实施的村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家庭人均收入、就业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地整治的双重差分净效应DitTi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β3大于零。其中收入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的净效应分别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论](1)土地整治显著增加了农户的自然资本和家庭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和拓宽了农户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2)土地整治具有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次之。(3)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村中的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年06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土地整治多维减贫效应研究——以天水甘谷县为例


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路径

区域图,样本,区域,社会事业


2.2 研究区选择及数据来源该文的研究区选在了甘肃省天水市的甘谷县,属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片区的贫困县之一。该贫困片区干旱缺水严重,贫困面广,程度深,并且基础设施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由于地理位置等诸多因素,甘谷县所辖区域内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支撑不足,导致产业发展乏力,县域经济薄弱。再加上该区域属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虽耕地面积大,但承载能力低,多为旱作坡耕地,从而扶贫任务艰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贫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源于河北省贫困山区县的调研样本[J]. 户艳领,李丽红,任宁,王洲.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7)
[2]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J]. 万婷,张淼.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8(05)
[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选择研究[J]. 王欣星,彭泽露,李春.  国土资源导刊. 2018(01)
[4]土地精准扶贫路径探索——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J]. 黄燕芬,夏方舟.  教学与研究. 2017(11)
[5]土地政策扶贫的机理与效应分析[J]. 严金明.  中国土地. 2017(11)
[6]“土地整治+”典型模式与实施途径[J]. 柴铎,闫玉玉,张正峰.  中国土地. 2017(10)
[7]土地整治助推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五县市为例[J]. 王远燃,刘强,杨帆.  中国土地. 2017(10)
[8]农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效应分析——基于5省12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夏玉莲,匡远配.  中国农村经济. 2017(09)
[9]农地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减贫[J]. 夏玉莲,匡远配,曾福生.  经济经纬. 2017(05)
[10]我国农村多维人力资本减贫效应实证研究[J]. 马文武,杨少垒.  经济问题探索. 2017(08)



本文编号:2933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33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