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的机制与实现途径

发布时间:2020-12-30 19:52
  在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上,亟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章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石漠化治理及其成效,总结了将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形成的"环境移民-易地扶贫-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科技扶贫体系,剖析了当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建议:统筹区域整体性治理,推进植被景观恢复,发展可持续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治理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协同性;建立重要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政策,以实现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融合;提升区域"造血"功能,服务于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0年10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的机制与实现途径


面向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民生改善的石漠化综合治理

系统布局,特色产业,生态系统服务,途径


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及《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大需求,我国生态保护与修复亟须从主要追求植被覆盖的“绿化”转向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和区域发展质量,进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和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促进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因此,未来生态保护与修复应重点探索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融合的实现途径,揭示区域可持续生态恢复的人地协同机制,提出生态修复、封禁保育与适度发展有机结合的重点生态空间管控方案(图2),为面向2035年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重大工程的实施以及稳步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科技支撑。(1)统筹贫困区域整体性治理与系统修复。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生态系统要素修复、单一生态系统修复为主转向贫困区域整体治理与高质量发展。在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物种栖息地的连通性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基础上,系统布局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以及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改变治山、治水、护田等各自为战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中条块分割、碎片化等问题,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率,全面增强生态系统的质量、稳定性和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及其区域恢复效应[J]. 王克林,岳跃民,陈洪松,吴协保,肖峻,祁向坤,张伟,杜虎.  生态学报. 2019(20)
[2]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创新举措及成效[J]. 韩永滨,王竑晟,段瑞,郑甬龙,孙命.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9(10)
[3]中国喀斯特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进展[J]. 何霄嘉,王磊,柯兵,岳跃民,王克林,曹建华,熊康宁.  生态学报. 2019(18)
[4]喀斯特峰丛洼地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服务提升技术研究[J]. 王克林,岳跃民,马祖陆,雷廷武,李德军,宋同清.  生态学报. 2016(22)
[5]喀斯特槽谷区土地石漠化与综合治理技术研发[J]. 蒋勇军,刘秀明,何师意,何丙辉,谢建平,罗维均,白晓永,肖琼.  生态学报. 2016(22)
[6]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演变及治理技术与示范[J]. 曹建华,邓艳,杨慧,蒲俊兵,朱同彬,蓝芙宁,黄芬,李建鸿.  生态学报. 2016(22)
[7]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J]. 熊康宁,朱大运,彭韬,喻理飞,薛建辉,李坡.  生态学报. 2016(22)
[8]重大需求促创新 协同发展解贫困——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扶贫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曾馥平,张浩,段瑞.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03)
[9]岩溶峰丛洼地水土漏失及防治研究[J]. 蒋忠诚,罗为群,邓艳,曹建华,覃星铭,李衍青,杨奇勇.  地球学报. 2014(05)



本文编号:2948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2948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