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6 08:48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承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地关系十分紧张。随着昭化区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很多农村居民争相建新房,农村居民点数量逐年增加,农村住宅修建处于无序建设的状态,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面积过大、空间布局散乱等问题突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开展土地整理,对提高农民生活居住质量、改善村容村貌、坚守耕地红线、推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昭化区南部11个乡镇为研究对象,在吸取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空间分析、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研究区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提供依据和参考。结合昭化区社会经济概况,对昭化区南部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现状情况及土地利用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昭化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及实地调查情况,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在建设用地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以下特点:居民点数量较大、布局较分散;人均、户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居民点废弃及空置现象较为普遍。在Arc...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昭化区南部11个乡镇区域位置
昭化区南部乡镇建设用地结构
研究区布局分散的农村居民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SR模型和熵权法的扶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曹竞文,李淑杰,李高行,齐鲁,杜婉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生态宜居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朱永明,李葛,张慧,赵丽. 土壤通报. 2018(03)
[3]探讨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J]. 刘晓燕.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01)
[4]盘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地貌影响因素分析[J]. 谭学玲,闫庆武,李晶晶,胡苗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2)
[5]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J]. 吴弘璐,何伟,郑惠元.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8)
[6]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农村居民点评价与优化——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J]. 汪什豪,李全,邓少华,刘世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7]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为例[J]. 郑沃林,田光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6)
[8]重庆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分析[J]. 屈二千,谷达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9]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陈会广,夏红,肖毅,李炜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8)
[10]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 朱泰峰,张凤荣,李灿,汪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1)
硕士论文
[1]昌黎县土地多功能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间关联性研究[D]. 郑宇.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特征的宁强县烈金坝村保护与发展研究[D]. 孙志青.长安大学 2018
[3]基于AHP-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析[D]. 曾荣.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梁雪妍.西北大学 2017
[5]基于AHP及变异系数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与模式研究[D]. 董明宇.山东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景观生态学特征分析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性评价[D]. 马雪梅.西南大学 2013
[7]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林伟丽.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085763
【文章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昭化区南部11个乡镇区域位置
昭化区南部乡镇建设用地结构
研究区布局分散的农村居民点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SR模型和熵权法的扶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曹竞文,李淑杰,李高行,齐鲁,杜婉婷.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
[2]生态宜居视角下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 朱永明,李葛,张慧,赵丽. 土壤通报. 2018(03)
[3]探讨如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J]. 刘晓燕.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18(01)
[4]盘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地形地貌影响因素分析[J]. 谭学玲,闫庆武,李晶晶,胡苗苗.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12)
[5]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农村聚落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成都市金堂县为例[J]. 吴弘璐,何伟,郑惠元. 江苏农业科学. 2017(18)
[6]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用地适宜性分析的农村居民点评价与优化——以海南省屯昌县为例[J]. 汪什豪,李全,邓少华,刘世伟.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3)
[7]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和白云区为例[J]. 郑沃林,田光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6(06)
[8]重庆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潜力分析[J]. 屈二千,谷达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S1)
[9]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陈会广,夏红,肖毅,李炜玮.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08)
[10]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 朱泰峰,张凤荣,李灿,汪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5(01)
硕士论文
[1]昌黎县土地多功能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间关联性研究[D]. 郑宇.河北农业大学 2018
[2]基于景观生态格局特征的宁强县烈金坝村保护与发展研究[D]. 孙志青.长安大学 2018
[3]基于AHP-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耕地质量评价分析[D]. 曾荣.山东农业大学 2017
[4]陕西省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梁雪妍.西北大学 2017
[5]基于AHP及变异系数法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评价与模式研究[D]. 董明宇.山东农业大学 2015
[6]基于景观生态学特征分析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性评价[D]. 马雪梅.西南大学 2013
[7]贵港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 林伟丽.广西师范学院 2012
本文编号:3085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085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