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安全的空间冲突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25 21:14
为研究未来空间科学规划,降低区域生态风险,本研究基于生态安全,对昆明市空间冲突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风险源-风险受体-风险效应的风险评价模型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基础上,探测昆明市1995—2015年国土空间冲突强度变化,并对研究区空间冲突强度及其主导驱动因素和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上,昆明市在1995、2005、2015年空间冲突强度均值呈现前低后高的特点,分别为0.188、0.190、0.206,处于稳定可控范围,空间生态风险性低,但严重失控区的空间面积逐年增加,可控区面积逐年减少;2)不同的空间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强度差异大。其中,林地、草地、耕地的空间冲突强度低,而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空间冲突强度相对较高;3)地理探测因子探测器表明了人口、GDP是研究区形成空间冲突的主要驱动因素,交互探测器进一步解释了人口与GDP、人口与高程、人口与距道路距离的组合,协同作用大,共同作用区域空间冲突。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2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昆明市各区县位置图
通过计算各空间单元网格的空间冲突强度值,再利用ArcGIS制作出昆明市空间冲突分布图,对研究区1995、2005、2015年3期的空间冲突的生态安全风险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图2)。由图2可知,1995—2015年,昆明市4级空间冲突区在空间上都发生变化。其中,稳定可控区与基本可控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但两者都处于减少趋势,尤其向严重失控区转变较多,空间冲突生态风险状况整体呈现由低向高转的趋势。从昆明市空间布局上看,稳定可控区主要位于昆明市北部的禄劝县、寻甸县及东川区,且三者空间冲突面积变化幅度较小,稳定可控区向失控区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昆明南部;基本可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昆明北部的禄劝县、寻甸县以及东南部的宜良县、石林县,四者在3期研究时间里在基本可控区里空间冲突面积占比都达到10%以上;基本失控区主要集中在昆明南部的滇池附近的呈贡区、晋宁区、西山区,三者在基本失控区所占比重较高,但处于基本失控级空间冲突面积都是在减少,处于改善趋势。1995—2015年,基本失控区面积的增加主要分布在禄劝县、盘龙区及宜良县。严重失控区主要集中在昆明滇池流域及其周边附近的官渡区、晋宁县、西山区建设用地大幅扩张地区,空间冲突比较剧烈。其中,官渡区与晋宁县空间冲突面积增加幅度大,分别由1995年的6 081.82、4 640.29hm2增加到2015年的11 275.29、8 204.90hm2。近年来,随着昆明的发展需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有所增加,导致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生活空间之间的争夺,造成间冲突水平提高,是昆明市生态安全风险问题主要的风险来源。3.3 昆明市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类型识别及驱动机制研究[J]. 官冬杰,陈婷,和秀娟,罗雪,罗丽,邓慧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对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考[J]. 郝庆. 地理研究. 2018(10)
[3]旱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 陈晓,刘小鹏,王鹏,孔福星. 人文地理. 2018(05)
[4]平潭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三生空间冲突分析[J]. 廖李红,戴文远,陈娟,黄万里,江方奇,胡秋凤. 资源科学. 2017(10)
[5]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 许景权,沈迟,胡天新,杜澍,张晓明. 规划师. 2017(02)
[6]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7]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董玉祥,徐茜,杨忍,徐成东,王钰莹. 地理学报. 2017(01)
[8]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 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15(04)
[9]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周德,徐建春,王莉.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2)
[10]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为例[J].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何胜,邱永红,石亮,张浩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0)
硕士论文
[1]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路径[D]. 何胜.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D]. 郭向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034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25(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昆明市各区县位置图
通过计算各空间单元网格的空间冲突强度值,再利用ArcGIS制作出昆明市空间冲突分布图,对研究区1995、2005、2015年3期的空间冲突的生态安全风险进行空间特征分析(图2)。由图2可知,1995—2015年,昆明市4级空间冲突区在空间上都发生变化。其中,稳定可控区与基本可控区所占的面积较大,但两者都处于减少趋势,尤其向严重失控区转变较多,空间冲突生态风险状况整体呈现由低向高转的趋势。从昆明市空间布局上看,稳定可控区主要位于昆明市北部的禄劝县、寻甸县及东川区,且三者空间冲突面积变化幅度较小,稳定可控区向失控区变化区域主要集中在昆明南部;基本可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昆明北部的禄劝县、寻甸县以及东南部的宜良县、石林县,四者在3期研究时间里在基本可控区里空间冲突面积占比都达到10%以上;基本失控区主要集中在昆明南部的滇池附近的呈贡区、晋宁区、西山区,三者在基本失控区所占比重较高,但处于基本失控级空间冲突面积都是在减少,处于改善趋势。1995—2015年,基本失控区面积的增加主要分布在禄劝县、盘龙区及宜良县。严重失控区主要集中在昆明滇池流域及其周边附近的官渡区、晋宁县、西山区建设用地大幅扩张地区,空间冲突比较剧烈。其中,官渡区与晋宁县空间冲突面积增加幅度大,分别由1995年的6 081.82、4 640.29hm2增加到2015年的11 275.29、8 204.90hm2。近年来,随着昆明的发展需求,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有所增加,导致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研究区域内的生态、生活空间之间的争夺,造成间冲突水平提高,是昆明市生态安全风险问题主要的风险来源。3.3 昆明市景观类型空间冲突差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地利用空间冲突类型识别及驱动机制研究[J]. 官冬杰,陈婷,和秀娟,罗雪,罗丽,邓慧婷.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对机构改革背景下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思考[J]. 郝庆. 地理研究. 2018(10)
[3]旱区生态移民空间冲突的生态风险研究——以宁夏红寺堡区为例[J]. 陈晓,刘小鹏,王鹏,孔福星. 人文地理. 2018(05)
[4]平潭岛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三生空间冲突分析[J]. 廖李红,戴文远,陈娟,黄万里,江方奇,胡秋凤. 资源科学. 2017(10)
[5]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J]. 许景权,沈迟,胡天新,杜澍,张晓明. 规划师. 2017(02)
[6]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7]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陆地热带北界探讨[J]. 董玉祥,徐茜,杨忍,徐成东,王钰莹. 地理学报. 2017(01)
[8]论中国“多规”分立及其演化与融合问题[J]. 顾朝林. 地理研究. 2015(04)
[9]近15年来中国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与展望[J]. 周德,徐建春,王莉. 中国土地科学. 2015(02)
[10]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空间冲突测度——以长株潭城市群地区为例[J]. 贺艳华,唐承丽,周国华,何胜,邱永红,石亮,张浩中. 自然资源学报. 2014(10)
硕士论文
[1]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路径[D]. 何胜.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冲突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模式研究[D]. 郭向宇.湖南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003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00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