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省域乡村振兴指数动态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08 09:2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及成效评估成为各级决策部门与学者关注的重点,但以省域尺度对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动态评价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此,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指标体系为基础,结合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振兴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指数的时空变化,比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层面的区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6年,乡村振兴总指数在长江经济带不同空间尺度上有不同程度的增长,长江经济带区域间5个层面的乡村振兴指数分布不均衡,区域间差距大。十年间,11个省(市)的乡村振兴指数排名波动较小,总体仍呈阶梯状分布。建议长江经济带省域乡村振兴应进一步加强落实乡村绿色发展的理念,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推动区域间协调,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长江经济带地区及各省(市)制定乡村振兴相关政策提供依据与借鉴,也可以为其他地区开展乡村振兴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0,3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指数值
从《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中指标体系的五个层面来看,十年间长江经济带五大层面的乡村振兴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提升最为显著(图2a)。具体来看,在产业兴旺层面,2007-2016产业兴旺水平总体保持平稳上升,除2014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以外,其他年份产业兴旺水平增长都较为稳定,十年间总增长率为13.38%。在生态宜居层面,2007-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2007-2009年,生态宜居水平递减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忽视了乡村绿化与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生态宜居水平下降8.34%;2010-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高,表明近年来,一系列的乡村生态治理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至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为五大层面中指数得分最高。在乡风文明层面,2007-2016年期间,乡风文明水平持续提高,并且增幅稳定,与2007年相比,2016年乡风文明增长13.7%,表明乡村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文化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治理有效层面,2007-2016年治理有效水平波动上升,期间增长6.74%,较其他层面来说,增幅最小。在生活富裕层面,2007-2016年生活富裕水平增幅最大,为17.7%,表明近十年间,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图2b)。2.2 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
由于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的乡村振兴地区总指数,在本研究中,运用通用的划分方式,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归为东部地区,将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归为中部地区,将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归为西部地区。从图3可以看出,10年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指数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总指数一直总体水平最低,这与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致。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总指数一直较高,但2011年后出现递减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在2012年后出现了缓慢递增的势头。从研究的时间维度来看(图4),2007年和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的首末期,这两个时期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仍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层面的差异显著缩小,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水平差异扩大。具体从5个层面上看,2007和2016年,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产业兴旺层面上差距显著,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长江东部与中、西部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上差异都较显著,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在治理有效方面排名较高。其次,2016年,除治理有效指数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指数较高的是东部地区,除生态宜居外,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指数得分最低的都是长江西部地区,期间中部地区在治理有效指数上首次超过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在生态宜居指数上超过中部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综合评价及类型识别研究[J]. 韩欣宇,闫凤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9)
[2]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2011~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J]. 韩磊,王术坤,刘长全.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7)
[3]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闫周府,吴方卫. 经济学家. 2019(06)
[4]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J]. 吴一凡,刘彦随,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8(10)
[5]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 管理世界. 2018(08)
[6]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张晓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1)
[7]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比较研究[J]. 向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7)
[8]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9]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 张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1)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 农村经济. 2018(01)
本文编号:3125305
【文章来源】:江苏农业学报. 2020,36(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指数值
从《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中指标体系的五个层面来看,十年间长江经济带五大层面的乡村振兴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产业兴旺、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提升最为显著(图2a)。具体来看,在产业兴旺层面,2007-2016产业兴旺水平总体保持平稳上升,除2014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指数下降幅度较大以外,其他年份产业兴旺水平增长都较为稳定,十年间总增长率为13.38%。在生态宜居层面,2007-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经历了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2007-2009年,生态宜居水平递减趋势明显,主要原因可能是早期忽视了乡村绿化与环境的治理与保护,生态宜居水平下降8.34%;2010-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显著提高,表明近年来,一系列的乡村生态治理措施取得显著成效,至2016年,生态宜居水平为五大层面中指数得分最高。在乡风文明层面,2007-2016年期间,乡风文明水平持续提高,并且增幅稳定,与2007年相比,2016年乡风文明增长13.7%,表明乡村建设中文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民文化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治理有效层面,2007-2016年治理有效水平波动上升,期间增长6.74%,较其他层面来说,增幅最小。在生活富裕层面,2007-2016年生活富裕水平增幅最大,为17.7%,表明近十年间,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一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图2b)。2.2 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乡村振兴水平综合评价
由于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地区差异较大,有必要进一步分析长江经济带中、东、西部的乡村振兴地区总指数,在本研究中,运用通用的划分方式,将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归为东部地区,将安徽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归为中部地区,将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归为西部地区。从图3可以看出,10年间长江经济带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指数始终高于中、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总指数一直总体水平最低,这与目前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一致。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东部地区乡村振兴总指数一直较高,但2011年后出现递减的趋势,而中、西部地区在2012年后出现了缓慢递增的势头。从研究的时间维度来看(图4),2007年和2016年作为研究时间的首末期,这两个时期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仍存在显著差异,生态宜居与治理有效层面的差异显著缩小,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水平差异扩大。具体从5个层面上看,2007和2016年,西部与中、东部地区在产业兴旺层面上差距显著,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东部地区,长江东部与中、西部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上差异都较显著,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在治理有效方面排名较高。其次,2016年,除治理有效指数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与生活富裕指数较高的是东部地区,除生态宜居外,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与生活富裕指数得分最低的都是长江西部地区,期间中部地区在治理有效指数上首次超过了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在生态宜居指数上超过中部地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综合评价及类型识别研究[J]. 韩欣宇,闫凤英.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9)
[2]中国农村发展进程及地区比较——基于2011~2017年中国农村发展指数的研究[J]. 韩磊,王术坤,刘长全.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7)
[3]从二元分割走向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闫周府,吴方卫. 经济学家. 2019(06)
[4]中国人口与土地城镇化时空耦合特征及驱动机制[J]. 吴一凡,刘彦随,李裕瑞. 地理学报. 2018(10)
[5]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张挺,李闽榕,徐艳梅. 管理世界. 2018(08)
[6]中央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张晓丽.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S1)
[7]长江经济带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及比较研究[J]. 向丽. 江苏农业科学. 2018(07)
[8]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 刘彦随. 地理学报. 2018(04)
[9]乡村价值定位与乡村振兴[J]. 张军. 中国农村经济. 2018(01)
[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 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 农村经济. 2018(01)
本文编号:31253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25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