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麦生产区位集聚:特征、影响因素及增长效应
发布时间:2021-04-08 19:4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区位集聚特征日益显现,作为三大主粮之一的小麦生产区位由比较分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聚,这种区位变化对我国小麦的稳定供给产生深刻影响。小麦生产区位集聚的形成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深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那么,对于中国小麦而言,其生产区位的集聚演变有何内在规律?导致这种集聚的原因是什么?影响集聚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空间集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已被学术界广泛证实,那么小麦生产区位的这种集聚是否促进了小麦产业经济增长?研究这些问题背后的政策含义是:如果集聚能够促进小麦产业经济增长,则继续保持或促进小麦生产区位集聚即是应有之义;否则,需要适时采取政策进行干预或者调整,以稳定小麦生产。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同时使用宏观层面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微观层面的农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首先,通过指标测算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区位演变过程,分析并总结了我国小麦生产区位集聚特征;然后,基于集聚成因相关理论,采用LSDVC估计法、空间杜宾模型论证了我国小麦生产区位集聚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结合农户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农户小麦种植规模变化的分位...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空间演变趋势(单位:千公顷)
图3-1?1978-2016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7年)》??.2我国小麦生产区位空间变化特征??我国地域辽阔,由于降水、气温、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自南向北依次形??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培育了多种农作物,小麦便是其中一种在全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改革开放??,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政策等更迭变化,中国小麦生产区??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从播种面积来看,1978年,中国小麦分布比较分散,在黄淮海流域、长江中下??四川盆地、西北、东北等地区都有小麦耕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种??积均超过300万公顷。到1998年,中国小麦种植趋向集中。其中,新疆和黑龙??播种面积降到200万公顷以下;内蒙古播种面积有所提升,增加到100万公顷以??
iHiHT-HTHT-lTHT-ltHTHTHrHtNfN<NfN(NrMrMfNfN???小麦播种面积(左轴:千公顷)?攀小麦产量(右轴:万吨)??图3-1?1978-2016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7年)》??3.1.2我国小麦生产区位空间变化特征??我国地域辽阔,由于降水、气温、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自南向北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条件培育了多种农作物,小麦便是其中一种在全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政策等更迭变化,中国小麦生产区??位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从播种面积来看,1978年,中国小麦分布比较分散,在黄淮海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西北、东北等地区都有小麦耕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种??植面积均超过300万公顷。到1998年,中国小麦种植趋向集中。其中,新疆和黑龙??江省播种面积降到200万公顷以下;内蒙古播种面积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产业集聚: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 年猛. 生态经济. 2018(05)
[2]脱钩收入补贴对小麦生产率有影响吗?——基于农户的微观证据[J]. 高鸣.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1)
[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 李士梅,尹希文.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9)
[4]农业补贴、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基于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山东四省的调研数据[J]. 吕新业,胡向东.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9)
[5]农产品贸易提升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双重门槛效应的检验[J]. 郝晓燕,张益,韩一军. 管理现代化. 2017(05)
[6]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 王欢,乔娟. 经济地理. 2017(08)
[7]经营规模、金融驱动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 李晓阳,许属琴. 软科学. 2017(08)
[8]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基于LMDI模型[J]. 黄勤,何晴. 财经科学. 2017(05)
[9]农民收入对水稻生产中化肥产出弹性的门槛效应分析[J]. 鲁庆尧,王树进. 统计与决策. 2017(09)
[10]投资驱动、空间溢出与政府采购的增长效应研究[J]. 甄德云,曹富国. 经济经纬.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形成机理与增长效应[D]. 贺亚亚.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虞洪.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D]. 孙婧.复旦大学 2013
[4]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与我国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研究[D]. 徐锐钊.南京农业大学 2009
[5]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 杨春.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端瑞东.重庆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26147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我国小麦播种面积空间演变趋势(单位:千公顷)
图3-1?1978-2016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7年)》??.2我国小麦生产区位空间变化特征??我国地域辽阔,由于降水、气温、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自南向北依次形??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培育了多种农作物,小麦便是其中一种在全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改革开放??,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政策等更迭变化,中国小麦生产区??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从播种面积来看,1978年,中国小麦分布比较分散,在黄淮海流域、长江中下??四川盆地、西北、东北等地区都有小麦耕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种??积均超过300万公顷。到1998年,中国小麦种植趋向集中。其中,新疆和黑龙??播种面积降到200万公顷以下;内蒙古播种面积有所提升,增加到100万公顷以??
iHiHT-HTHT-lTHT-ltHTHTHrHtNfN<NfN(NrMrMfNfN???小麦播种面积(左轴:千公顷)?攀小麦产量(右轴:万吨)??图3-1?1978-2016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及总产量变化??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79-2017年)》??3.1.2我国小麦生产区位空间变化特征??我国地域辽阔,由于降水、气温、光照、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自南向北依次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气候??条件培育了多种农作物,小麦便是其中一种在全国广泛种植的重要农作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制度政策等更迭变化,中国小麦生产区??位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从播种面积来看,1978年,中国小麦分布比较分散,在黄淮海流域、长江中下??游、四川盆地、西北、东北等地区都有小麦耕种。其中,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的种??植面积均超过300万公顷。到1998年,中国小麦种植趋向集中。其中,新疆和黑龙??江省播种面积降到200万公顷以下;内蒙古播种面积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农业产业集聚:文献综述及其引申[J]. 年猛. 生态经济. 2018(05)
[2]脱钩收入补贴对小麦生产率有影响吗?——基于农户的微观证据[J]. 高鸣.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1)
[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 李士梅,尹希文. 农业技术经济. 2017(09)
[4]农业补贴、非农就业与粮食生产——基于黑龙江、吉林、河南和山东四省的调研数据[J]. 吕新业,胡向东. 农业经济问题. 2017(09)
[5]农产品贸易提升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双重门槛效应的检验[J]. 郝晓燕,张益,韩一军. 管理现代化. 2017(05)
[6]中国生猪生产布局变迁的经济学分析[J]. 王欢,乔娟. 经济地理. 2017(08)
[7]经营规模、金融驱动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J]. 李晓阳,许属琴. 软科学. 2017(08)
[8]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驱动因素及其空间特征——基于LMDI模型[J]. 黄勤,何晴. 财经科学. 2017(05)
[9]农民收入对水稻生产中化肥产出弹性的门槛效应分析[J]. 鲁庆尧,王树进. 统计与决策. 2017(09)
[10]投资驱动、空间溢出与政府采购的增长效应研究[J]. 甄德云,曹富国. 经济经纬.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地理集聚:时空特征、形成机理与增长效应[D]. 贺亚亚.华中农业大学 2016
[2]种粮主体行为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虞洪.西南财经大学 2016
[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D]. 孙婧.复旦大学 2013
[4]比较优势、区位优势与我国油料作物区域专业化研究[D]. 徐锐钊.南京农业大学 2009
[5]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 杨春.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我国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 端瑞东.重庆师范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126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12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