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CR模型的志丹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发布时间:2021-05-23 03: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大,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着生态用地空间,生态用地的不合理开发和破坏会产生温室效应、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生物的栖息与迁徙、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生态系统调节功能和生态退化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土地生态系统安全是土地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中的格局是指对土地生态系统安全起关键作用的点、线、面组成的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元素所构成的区域空间分布和配置,是人类在自然空间格局的基础上,经过土地利用而形成的格局。具体而言,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是为保护生态环境,在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自然和人为要素进行规划设计和布局组合,得到构成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元素的点、线、面、网组成的多目标、多层次、多类别的空间配置方案,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新方法。本文以志丹县的土地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针对志丹县实际情况及前人研究成果,首先计算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累积阻...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1.2.2 生态安全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1.2.3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生态系统
2.1.2 土地生态安全
2.1.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2.1.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2.3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3.1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介绍
2.3.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步骤
2.4 研究区概况
2.4.1 自然条件
2.4.2 社会经济条件
2.4.3 土地利用状况
2.4.4 区域生态状况
2.5 数据来源
第三章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
3.2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确定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确定
3.3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分析
3.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历年数量变化分析
3.3.2 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第四章 志丹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4.1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源”的提取
4.1.1 生态用地保护的“源”提取
4.1.2 城镇用地扩张的“源”提取
4.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建立
4.2.1 阻力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4.2.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生成
4.3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4.3.1 生态安全区及缓冲区的确定
4.3.2 生态廊道的识别
4.3.3 辐射通道的识别
4.3.4 生态战略节点的识别
4.3.5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成
第五章 志丹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保护的建议
5.1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用地规划
5.1.1 保护生态源地
5.1.2 加强生态廊道和辐射通道建设
5.1.3 加强生态战略节点建设
5.1.4 规划不同层次生态安全区
5.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实施措施
5.2.1 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行政管理
5.2.2 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2.3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
5.2.4 建立生态污染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概念辨析[J]. 边得会,曹勇宏,何春光,高昆.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5)
[2]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困境与展望[J]. 何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3]三峡库区县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功能分区——以奉节县为例[J]. 李潇然,李阳兵,王永艳,邵景安. 生态学杂志. 2015(07)
[4]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裴欢,魏勇,王晓妍,覃志豪,侯春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9)
[5]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方案评价[J]. 蒙吉军,燕群,向芸芸. 中国沙漠. 2014(02)
[6]基于变权-物元分析模型的老工业基地区域生态安全动态预警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赵宏波,马延吉. 生态学报. 2014(16)
[7]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张杨,严金明,江平,杨乃.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2)
[8]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们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J]. 南颖,吉喆,冯恒栋,张冲冲. 生态学报. 2013(15)
[9]大连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J]. 胡海德,李小玉,杜宇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10]佛山市高明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用地扩展预案[J]. 苏泳娴,张虹鸥,陈修治,黄光庆,叶玉瑶,吴旗韬,黄宁生,匡耀求. 生态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张潇尹.山西财经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研究[D]. 任慧君.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2161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进展
1.2.2 生态安全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1.2.3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内容、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生态系统
2.1.2 土地生态安全
2.1.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2.1.4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生态经济理论
2.2.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理论
2.3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
2.3.1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介绍
2.3.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步骤
2.4 研究区概况
2.4.1 自然条件
2.4.2 社会经济条件
2.4.3 土地利用状况
2.4.4 区域生态状况
2.5 数据来源
第三章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
3.2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的确定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确定
3.3 志丹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特征分析
3.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历年数量变化分析
3.3.2 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第四章 志丹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4.1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源”的提取
4.1.1 生态用地保护的“源”提取
4.1.2 城镇用地扩张的“源”提取
4.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建立
4.2.1 阻力因子的选择及权重的确定
4.2.2 最小累积阻力面的生成
4.3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
4.3.1 生态安全区及缓冲区的确定
4.3.2 生态廊道的识别
4.3.3 辐射通道的识别
4.3.4 生态战略节点的识别
4.3.5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生成
第五章 志丹县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保护的建议
5.1 基于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用地规划
5.1.1 保护生态源地
5.1.2 加强生态廊道和辐射通道建设
5.1.3 加强生态战略节点建设
5.1.4 规划不同层次生态安全区
5.2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的实施措施
5.2.1 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加强行政管理
5.2.2 推广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2.3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
5.2.4 建立生态污染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健康、生态风险、生态安全概念辨析[J]. 边得会,曹勇宏,何春光,高昆. 环境保护科学. 2016(05)
[2]马克思生态经济理论中国化困境与展望[J]. 何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S2)
[3]三峡库区县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与功能分区——以奉节县为例[J]. 李潇然,李阳兵,王永艳,邵景安. 生态学杂志. 2015(07)
[4]耕地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 裴欢,魏勇,王晓妍,覃志豪,侯春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9)
[5]鄂尔多斯土地利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及方案评价[J]. 蒙吉军,燕群,向芸芸. 中国沙漠. 2014(02)
[6]基于变权-物元分析模型的老工业基地区域生态安全动态预警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 赵宏波,马延吉. 生态学报. 2014(16)
[7]基于正态云模型的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J]. 张杨,严金明,江平,杨乃. 农业工程学报. 2013(22)
[8]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图们江地区生态安全评价[J]. 南颖,吉喆,冯恒栋,张冲冲. 生态学报. 2013(15)
[9]大连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J]. 胡海德,李小玉,杜宇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10]佛山市高明区生态安全格局和建设用地扩展预案[J]. 苏泳娴,张虹鸥,陈修治,黄光庆,叶玉瑶,吴旗韬,黄宁生,匡耀求. 生态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生态经济学视角下的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 张潇尹.山西财经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评价与构建研究[D]. 任慧君.北京林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02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0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