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3 18:33
从理论角度解读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的经济实质以及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与运行,结合共生度与共生系数模型实证分析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链产业共生关系处于不稳定的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但整体呈现由非对称逐步向对称互利共生进化态势,而且林业上游产业对下游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大,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转型对产业结构升级是有一定效果的。因此,提出努力优化共生单元,积极改善共生环境等建议。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问题. 2020,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的理论分析
1.1 林业产业链的构成
1.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及运行
1.2.1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
1.2.2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运行
2 数据与方法
2.1 质参量选取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处于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上游产业发展正向影响下游产业发展的程度更大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状态不稳定,但整体看非对称程度逐步缩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努力优化共生单元
4.2.2 积极改善共生环境
第一,完善当地林业扶持政策。
第二,形成市场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构建良好软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I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分析[J]. 姜文磊,李晖. 林业经济问题. 2020(01)
[2]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优势产业选择[J]. 李微,石昀灵. 林业经济问题. 2019(06)
[3]产业共生系统演进问题的研究[J]. 刘长灏,叶瑾汶,崔华,刘伟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19(01)
[4]员工与股东的劳资共生演化动力模型研究——基于增加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理论[J]. 朱卫东,张超,吴勇,库泉,张帆. 管理科学学报. 2019(02)
[5]VC和PE产业链的共生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 孟方琳,田增瑞,常焙筌,周玥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J]. 洪功翔,顾青青,董梅生.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5)
[7]基于共生理论的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共生度测定研究![J]. 李龙,伍华荣,向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例[J]. 王如忠,郭澄澄. 产业经济评论. 2017(05)
[9]产业共生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J]. 孙畅. 宏观经济研究. 2017(07)
[10]中国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J]. 陈岩,张智光,廖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04)
本文编号:3202786
【文章来源】:林业经济问题. 2020,40(02)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的理论分析
1.1 林业产业链的构成
1.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及运行
1.2.1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构成
1.2.2 林业产业共生系统的运行
2 数据与方法
2.1 质参量选取
2.2 数据来源
2.3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关系处于非对称互利共生状态
3.2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上游产业发展正向影响下游产业发展的程度更大
3.3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共生状态不稳定,但整体看非对称程度逐步缩小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2.1 努力优化共生单元
4.2.2 积极改善共生环境
第一,完善当地林业扶持政策。
第二,形成市场信息反馈机制。
第三,构建良好软环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FDI对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效应分析[J]. 姜文磊,李晖. 林业经济问题. 2020(01)
[2]黑龙江森工林区林业产业结构演变趋势及优势产业选择[J]. 李微,石昀灵. 林业经济问题. 2019(06)
[3]产业共生系统演进问题的研究[J]. 刘长灏,叶瑾汶,崔华,刘伟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19(01)
[4]员工与股东的劳资共生演化动力模型研究——基于增加价值与利益相关者理论[J]. 朱卫东,张超,吴勇,库泉,张帆. 管理科学学报. 2019(02)
[5]VC和PE产业链的共生模式及路径选择研究[J]. 孟方琳,田增瑞,常焙筌,周玥伶.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6)
[6]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中国2000—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J]. 洪功翔,顾青青,董梅生. 政治经济学评论. 2018(05)
[7]基于共生理论的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共生度测定研究![J]. 李龙,伍华荣,向群.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8]基于共生理论的我国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以上海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为例[J]. 王如忠,郭澄澄. 产业经济评论. 2017(05)
[9]产业共生视角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分析[J]. 孙畅. 宏观经济研究. 2017(07)
[10]中国东北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安全动态变化研究——生态与产业共生视角[J]. 陈岩,张智光,廖冰.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7(04)
本文编号:3202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02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