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实践——以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08 20:39
基于在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引入新内生发展理论,提出认同、赋权、创新、合作四要素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乡村振兴需要理性认知村落的命运,树立文化自信,提升主体对乡村"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通过确权、赋能提升村民可行性能力,进而将内外资源相结合,因地制宜积极参与政策、组织、业务和技术等的创新实践活动。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部门、地区的联动。四要素的有机结合能够提升农牧民的主体地位,激活内外发展动力,对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认同——乡村振兴的前提
(一)理性认知村落的命运,尊重村落发展规律
(二)重拾乡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重建乡村文化景观,增强共同记忆
二、赋权——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确权
(二)赋能
(三)参与
三、创新——乡村振兴的灵魂
(一)政策创新
(二)组织创新
(三)业态创新
(四)技术创新
四、合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一)知识的合作
(二)部门、地区的联动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给村干部一定的自主权——防范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卷化”危机[J]. 贺雪峰. 人民论坛. 2019(03)
[2]论乡村振兴主体的缺失与回归[J]. 罗康智,郑茂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4)
[3]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2)
[4]关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 黎昕. 东南学术. 2018(05)
[5]反贫困创新的理论基础、路径模型与中国经验[J]. 陈劲,尹西明,赵闯.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4)
[6]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刘合光.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1)
本文编号:3219162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认同——乡村振兴的前提
(一)理性认知村落的命运,尊重村落发展规律
(二)重拾乡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三)重建乡村文化景观,增强共同记忆
二、赋权——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确权
(二)赋能
(三)参与
三、创新——乡村振兴的灵魂
(一)政策创新
(二)组织创新
(三)业态创新
(四)技术创新
四、合作——乡村振兴的保障
(一)知识的合作
(二)部门、地区的联动
五、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给村干部一定的自主权——防范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卷化”危机[J]. 贺雪峰. 人民论坛. 2019(03)
[2]论乡村振兴主体的缺失与回归[J]. 罗康智,郑茂刚.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8(04)
[3]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及有机衔接路径研究[J]. 庄天慧,孙锦杨,杨浩.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12)
[4]关于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 黎昕. 东南学术. 2018(05)
[5]反贫困创新的理论基础、路径模型与中国经验[J]. 陈劲,尹西明,赵闯. 天津社会科学. 2018(04)
[6]激活参与主体积极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刘合光. 农业经济问题. 2018(01)
本文编号:3219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19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