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平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水资源—产量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9 19:18
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社会稳定以及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粮食安全被国家视之为头等大事,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同时,粮食作物的耗水问题也是国家的一个关注焦点。河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长期灌溉造成了河北平原地下水资源的严重亏损,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因此及时准确地提供河北平原粮食作物生产和耗水状况的相关信息,对于保障河北平原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河北平原为研究区域,基于时序遥感数据,利用时间序列谐波分析法重建MODIS NDVI时序遥感数据,采用CART算法提取河北平原2000-2016年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单季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探讨这一时间段内河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其变化驱动力,然后利用作物模型对河北平原1986-2015年不同区域内不同种植模式下的产量和耗水进行模拟,并结合各区域降水量差异,对比分析不同降水年型下各个分区农业生产状况。根据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利用2000-2016年近17年的遥感图像,对河北平原的粮食作物的空间分布进行了识别。经过精度检验,发现作物分类结果较准...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图
河北平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河北平原总体发展的关键问题。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1 自然地理概况(1)气候特征。河北平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 400-550mm,年均温 10-13℃,年平
图 2.2 河北省年均温与年平均降水量(1985-2015)(1)河北平原北部。该区毗邻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乡镇,并且由于灌溉成本较高,可用于进行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短缺,导致该区由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格局逐渐转变为以种植收益较高、效益较好的蔬菜经济作物为主或直接出现―弃耕‖现象的农业格局。以廊坊市为例(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序NDVI的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信息遥感提取[J]. 申健,常庆瑞,李粉玲,王力.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3)
[2]菏泽市降水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J]. 陈楠,程萌.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6)
[3]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J]. 戴彤,王靖,赫迪,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3)
[4]1980~2010年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化[J]. 王国成,许晶晶,李婷婷,张稳.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5)
[5]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 王红营,潘学鹏,罗建美,罗仲朋,常春平,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6]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特征时相识别的多熟制耕地提取新方法[J]. 高应波,柳钦火,李静,杨乐.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5(03)
[7]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J].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8]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J]. 潘学鹏,李改欣,刘峰贵,吴喜芳,近藤昭彦,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9]基于HJ时间序列数据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J]. 刘佳,王利民,杨福刚,杨玲波,王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3)
[10]基于植被遥感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例[J]. 吴喜芳,沈彦俊,张丛,潘学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8)
硕士论文
[1]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蒸散量和水足迹估算研究[D]. 吴喜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多源信息复合的SVM混合地块分解法提取玉米种植面积[D]. 马丽.西安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21162
【文章来源】: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论文技术路线图
河北平原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河北平原总体发展的关键问题。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1 自然地理概况(1)气候特征。河北平原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 400-550mm,年均温 10-13℃,年平
图 2.2 河北省年均温与年平均降水量(1985-2015)(1)河北平原北部。该区毗邻北京市和天津市,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乡镇,并且由于灌溉成本较高,可用于进行农业灌溉的水资源短缺,导致该区由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格局逐渐转变为以种植收益较高、效益较好的蔬菜经济作物为主或直接出现―弃耕‖现象的农业格局。以廊坊市为例(图 2.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时序NDVI的关中地区冬小麦种植信息遥感提取[J]. 申健,常庆瑞,李粉玲,王力.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3)
[2]菏泽市降水变化趋势与时空分布特征[J]. 陈楠,程萌. 中国农学通报. 2016(36)
[3]1961—2010年气候变化对西南冬小麦潜在和雨养产量影响的模拟分析[J]. 戴彤,王靖,赫迪,王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03)
[4]1980~2010年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碳的时空变化[J]. 王国成,许晶晶,李婷婷,张稳.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5(05)
[5]基于遥感的华北平原农作物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分析[J]. 王红营,潘学鹏,罗建美,罗仲朋,常春平,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9)
[6]基于时序植被指数特征时相识别的多熟制耕地提取新方法[J]. 高应波,柳钦火,李静,杨乐.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5(03)
[7]气候变化背景下华北平原夏玉米各生育期水热时空变化特征[J]. 王占彪,王猛,尹小刚,张海林,褚庆全,文新亚,陈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8]华北平原冬小麦面积遥感提取及时空变化研究[J]. 潘学鹏,李改欣,刘峰贵,吴喜芳,近藤昭彦,沈彦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04)
[9]基于HJ时间序列数据的农作物种植面积估算[J]. 刘佳,王利民,杨福刚,杨玲波,王小龙.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3)
[10]基于植被遥感信息的作物蒸散量估算模型——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例[J]. 吴喜芳,沈彦俊,张丛,潘学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4(08)
硕士论文
[1]华北平原主要粮食作物蒸散量和水足迹估算研究[D]. 吴喜芳.河北师范大学 2015
[2]多源信息复合的SVM混合地块分解法提取玉米种植面积[D]. 马丽.西安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221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22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