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7 03:26
  伴随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耕地资源进一步流转集中,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亦随之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初具雏形。与此同时,蓬勃发展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村金融产品的需求更趋多元化、高端化,而传统的产品与服务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亟需在产品类型、制度安排、技术应用等方面创新。黑龙江省作为国内产粮第一大省,因土地资源、人均耕地等禀赋,农业生产经营的机械化程度一直领先于其他省份,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相比却尚存差距,例如在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方面,例如在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方面,例如在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等等。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均将农业作为重要篇章予以关注,通过顶层制度设计对现代农业发展予以支持,而黑龙江省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战略的引领下,省内因规模化、机械化农业生产经营引致的资金需求,以及不同经营主体对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产品的需要,显得格外迫切。在农地经营权抵押、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产品期货交割等业务上,黑龙江省均成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试点省份,并且经过数年的努力,省内在涉农贷款余额与占比、农险保费收入与赔付等指标上,均...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5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研究


006年—2015年黑龙江省人均纯收入/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黑龙江省,情况,抵押贷款,银行


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现状与存在问题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重大。针对于此,近年政府部融机构制定并修订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抵押主件、程序以及权责划分和资产处置方式,为此类贷款业务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截至 9 月末,全省 64 个县(市)中已有 58 个县(市)开办了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括了国家开发银行、邮储银行以及哈尔滨银行、龙江银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209.7 亿元,同比增长 49.6%;其中,仅以承包土地的经营押的贷款余额就达 81.1 亿元,同比增长 73.2%。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现了金融机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对接,解决了农户由于缺少有效保无法直接获得贷款的问题,打破了长期以来抵押物固定、服务方式单一的传统模式了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促进了新型主体发展壮大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东北三省,农业产值,情况


.1 现阶段黑龙江省农业生产与经营实际特点黑龙江省作为国内商品粮第一大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需要。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以来,全省粮食生产、农业机械流转、经营主体、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等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5 年,全省粮食播 11765.2 公顷,粮食总产量 6324 万吨(占全国 1/10),成功实现“十二连增”,其中产品大豆、粳稻、玉米产量均居全国之首,马铃薯、甜菜、小米、北药、芸豆等绿色具龙江特色;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总产值已迈入 3000 亿元大关,产业东北区域乃至全国均优势明显(如图 4-1);全省黑土资源得天独厚,地势平坦集中连大型农机作业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与优势,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 93.75%,其中国有农水、旱田耕作更是接近 100%,机械化作业已成为龙江现代农业生产的最主要方式;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 7.9 万个,专业大庭农场发展到 10.6 万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 5971 万亩,已成为龙江现代农业的志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亮点;全省“三权分置”土地改革有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成果颇地流转面积 6507 万亩,规模经营面积 6389 万亩;全省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拉动粮食增产 15%—20%左右,近 40 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从事二、,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人均纯收入比省内平均水平高 30%以上,户均增收 3 万元。


本文编号:33269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3269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