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2015年伊犁盆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30 22:35
通过对1980—2015年伊犁盆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演变的研究,为实现伊犁盆地地区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更加友好、协调地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技术,以1980、2000、2010、2015年新疆伊犁盆地Landsat-MSS/TM/ETM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分析并研究了伊犁盆地近3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变化最为显著的是草地,变化率为5.072%,共计减少2 801 km2,退化较为严重;其次是耕地,变化率是3.676%,共计增加2 030 km2,增加趋势明显;变化最不明显的是林地,变化率是0.045%。同时研究区内的半永久性冰川雪地面积出现了小幅度的降低,盐碱地、沼泽地、沙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表明生态环境存在小幅度恶化现象,值得警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自然条件共同塑造了研究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现状,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研究区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推动因素。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处理
1.3.2 转移矩阵计算
2 结果分析
2.1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2.2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
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2.3.1 自然因素
(1)气温与降水。
(2)地形条件。
2.3.2 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加速。
(2)退耕还林工程等环保政策。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UCC的九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J]. 谌利. 化工管理. 2019(22)
[2]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特征研究[J]. 周旭,石佩琪,周书宏,李浩然,周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9(01)
[3]新疆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近4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 张军峰,孟凡浩,包安明,李长春,齐修东,刘铁,张鹏飞. 中国沙漠. 2018(03)
[4]基于土地转移矩阵的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张云亮,曾建军,胡想全,孙栋元,宋增芳. 人民长江. 2017(21)
[5]格尔木市盆地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J]. 马志昂,盖艾鸿,孙林军.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6]陕北地区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宋富强,康慕谊,段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7]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J]. 毛德华,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素梅,罗玲,张春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8]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阳兵,邵景安,李月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9]应用遥感、GIS对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监测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平原为例[J]. 李晶晶,覃志豪,高懋芳,林绿. 生态环境. 2008(02)
[10]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 赵小汎,沈润平. 广东土地科学. 2004(02)
博士论文
[1]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 毕凌岚.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气候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中国南方草地NPP的影响[D]. 杨文冰.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1987-2007年上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主要驱动力分析[D]. 郭家秀.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67547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2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数据处理
1.3.2 转移矩阵计算
2 结果分析
2.1 土地利用结构特征
2.2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分析
2.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2.3.1 自然因素
(1)气温与降水。
(2)地形条件。
2.3.2 社会经济因素
(1)人口快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加速。
(2)退耕还林工程等环保政策。
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LUCC的九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评价[J]. 谌利. 化工管理. 2019(22)
[2]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时空特征研究[J]. 周旭,石佩琪,周书宏,李浩然,周伟.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9(01)
[3]新疆孔雀河流域人工绿洲近4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 张军峰,孟凡浩,包安明,李长春,齐修东,刘铁,张鹏飞. 中国沙漠. 2018(03)
[4]基于土地转移矩阵的疏勒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 张云亮,曾建军,胡想全,孙栋元,宋增芳. 人民长江. 2017(21)
[5]格尔木市盆地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演变[J]. 马志昂,盖艾鸿,孙林军.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5)
[6]陕北地区退耕前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J]. 宋富强,康慕谊,段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6)
[7]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J]. 毛德华,王宗明,宋开山,刘殿伟,张柏,张素梅,罗玲,张春华. 中国环境科学. 2011(02)
[8]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阳兵,邵景安,李月臣.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9]应用遥感、GIS对稻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监测评价研究——以长江下游平原为例[J]. 李晶晶,覃志豪,高懋芳,林绿. 生态环境. 2008(02)
[10]空间分析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机制研究中的应用[J]. 赵小汎,沈润平. 广东土地科学. 2004(02)
博士论文
[1]生态城市物质空间系统结构模式研究[D]. 毕凌岚.重庆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气候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中国南方草地NPP的影响[D]. 杨文冰.成都理工大学 2016
[2]1987-2007年上海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主要驱动力分析[D]. 郭家秀.上海师范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67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6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