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农业经济论文 >

吕梁山区贫困县扶贫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1 05:41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将国计民生放在首位,贫困问题一直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对象,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在消灭贫困上做出了举世瞩目的优异成绩。可以看到,不同贫困地区内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然而必须要注意的是,部分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依然较深,实现彻底消灭贫困的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在这一背景之下,党和政府依然庄严承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现有贫困认定标准下,实现全国范围内农村地区贫困现象的消除,落实全部贫困县摘帽问题,最终彻底解决区域性贫困现象。要想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扶贫效率至关重要。《新纲要》明确了在未来10年的“扶贫攻坚战”将在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展开。而吕梁山区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属于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是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重点区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一般都面临着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地理位置偏僻、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传统产业等问题,同时文化习俗和致贫因素也有着相似的特点。吕梁山区的贫困特点及致贫原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一地... 

【文章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简评
    1.3 研究主要内容
        1.3.1 研究具体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贫困的界定
        2.1.2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2.1.3 扶贫模式定义与分类
            2.1.3.1 救济式扶贫
            2.1.3.2 开发式扶贫
            2.1.3.3 参与式扶贫
        2.1.4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战略历史进程
        2.1.5 参与式扶贫模式的合理性与意义
            2.1.5.1 参与式扶贫的合理性
            2.1.5.2 参与式扶贫的积极意义
    2.2 理论基础
        2.2.1 多元治理理论
        2.2.2 赋权理论
        2.2.3 人力资本理论
第3章 吕梁山区贫困县扶贫模式实证分析
    3.1 吕梁山区贫困现状
        3.1.1 地理与人口
        3.1.2 经济发展现状
    3.2 吕梁山区贫困县扶贫模式分析
        3.2.1 整村推进
        3.2.2 产业化扶贫
        3.2.3 培训就业扶贫
        3.2.4 易地扶贫搬迁
        3.2.5 生态补偿脱贫
    3.3 小结
第4章 吕梁山区贫困县开发式扶贫存在的问题
    4.1 生态环境脆弱,区位劣势抑制区域发展
    4.2 瞄准机制不精准
    4.3 扶贫参与机制不健全
    4.4 贫困户思想落后,缺乏自主脱贫能力
    4.5 扶贫主体单一
    4.6 扶贫资金过于依赖财政补贴
    4.7 生产方式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5章 完善吕梁山区贫困县扶贫模式对策建议
    5.1 不断完善开发式扶贫
        5.1.1 生态移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
        5.1.2 引入精准扶贫机制,打赢扶贫攻坚战
        5.1.3 加大资金支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1.4 完善基础社会建设,健全公共服务
        5.1.5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5.2 积极引入参与式扶贫
        5.2.1 推进参与式扶贫,增强各方主体互动
        5.2.2 加大人才投入,提升农民人力资本
        5.2.3 完善扶贫协调机制,提高扶贫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J].   共产党员. 2015(24)
[2]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建议[J]. 叶兴庆,程郁.  中国国情国力. 2015(09)
[3]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 李鵾,叶兴建.  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15(02)
[4]论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变化及其路径创新[J]. 邓玲,吴永超.  理论探讨. 2014(06)
[5]论新时期广西大石山区贫困农村扶贫开发理念的转变[J]. 许凌志.  学术论坛. 2013(08)
[6]我国农村扶贫战略实施的治理问题[J]. 李小云.  贵州社会科学. 2013(07)
[7]连片特困地区贫困的类型及对策[J]. 张立群.  红旗文稿. 2012(22)
[8]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对策分析[J]. 张榆琴,李学坤.  中国集体经济. 2012(04)
[9]扶贫体制改革的未来方向[J]. 汪三贵.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2(01)
[10]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模式[J]. 曾庆学.  农业经济. 2012(01)

博士论文
[1]中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研究[D]. 龚晓宽.四川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黔西北山区精准扶贫机制与脱贫对策研究[D]. 陈春祥.贵州民族大学 2016
[2]山西忻州市扶贫开发问题研究[D]. 赵璇.山西财经大学 2016
[3]参与式发展理论视角中的农村扶贫模式研究[D]. 李娟.华中师范大学 2015
[4]吕梁市开发式扶贫模式研究[D]. 闫冬.山西农业大学 2014
[5]西部县域政府扶贫开发政策执行效果实证研究[D]. 徐彦平.兰州大学 2015
[6]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研究[D]. 张晓婧.山西财经大学 2014
[7]社会企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力量[D]. 李娟娟.山东大学 2013
[8]参与式扶贫模式及其在政府扶贫应用中的案例研究[D]. 李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
[9]南方贫困山区扶贫连片开发模式研究[D]. 高亚敏.兰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696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34696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