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祁连山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黑河山区 适宜性评价 Logic回归模型 空间分析
【摘要】:以黑河山区为研究区域,利用Logic回归模型和空间分析技术对山区土地利用进行适宜性评价.以2011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作为背景值,构建气温、降水、海拔、坡度、人口密度、水系、交通网、村镇分布8种因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尺度训练的方法确定适宜性评价最佳模拟尺度,对土地利用数据和评价因子进行Logic回归分析,得到评价因子对土地利用适宜性的影响程度.利用Spatial Analyst模块对对黑河山区土地适宜性进行评价,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适宜性评价最佳尺度为210 m(ROC=0.79).(2)Logic回归结果显示,坡度、气温(βTemp=1.11)、降水对林地、草地的影响程度较高,同时距道路距离、人口密度(βPop=-0.555)对其分布也有重要影响.(3)山区土地利用适宜性排序为:Max_(林地)=M ax耕地Max_(建设用地)Max_(裸地)Max_(草地)Max_(水域),林地与耕地最高,适宜性达到0.99.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黑河山区 适宜性评价 Logic回归模型 空间分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61038)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ZB0402) 乐山市科技局重点基金项目(16SZD030)资助
【分类号】:F301.2
【正文快照】: 0引言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诸多因素进行耦合分析,研究多因素对土地利用综合影响,评价结果可以为区域土地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发挥出土地资源潜力.近些年,对于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要集中在多因素的权重分配上.通过对目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影响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守煜;柴春岭;苏艳娜;;可变模糊集方法及其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2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王林林;;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3 金涛;;浅谈我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31期
4 陈宏斐;陈竹安;张立亭;;基于数据流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设计[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2期
5 张慧;高峰;;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严兵;土地适宜性评价[J];农业区划;1989年04期
7 何敦煌;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几个问题探讨─—以福建龙海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1994年06期
8 徐永辉,陈文瑞;土地适宜性评价关键问题探讨[J];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9 王学雷,李蓉蓉;江汉平原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年S1期
10 陈松林,刘强,余珊,林志垒;福州市晋安区土地适宜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剑文;郭庆胜;;利用微机对县级土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探讨[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2 赵长文;刘君范;宋相江;;关于土地适宜性评价问题的研究——谈榆树市土地适宜性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焦利民;刘耀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建模及其应用分析[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4 焦利民;刘耀林;;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建模及其应用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张妙玲;俞纯绅;林增杰;胡大源;张玉竹;黄东山;刘和元;;农林作物土地适宜性评价初探[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6 周云;;有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几个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首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刘明亮;吴跃民;杨明;;基于粗糙集和云理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A];2006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苏海民;陈健飞;;物元分析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土地资源态势与持续利用研究[C];2004年
9 刘贵利;顾京涛;;土地适宜性评价引导的城市发展方向选择——以汕头市为例[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C];2004年
10 王宝强;徐建刚;;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与空间管制——以南京市金陵监狱地区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吕利娜;证据权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高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神经网络模型与应用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2 范翌钊;龙洞非金属矿区矿山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田婉婷;县域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应用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杨尚波;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地理信息语义增强服务方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5 魏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物元可拓方法与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6 党玉婷;从空间灵敏性角度分析乡宁县的土地适宜性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余卓亚;贵州山区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8 易小波;六道沟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潘邦龙;土地适宜性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梁叶萍;矿区损毁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复垦规划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18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618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