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最低收购价 湖北省水稻 种植面积 主成分分析 混合线性模型
【摘要】:政府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价格、保障粮食安全。对于我国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评价和效益分析不少学者已进行研究,其中对政策的定性研究远比定量的多,其主要结论是,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有着显著的影响,在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下能够实现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同时在研究中被提出较多的问题就是政府的价格保护对市场作用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很少有学者研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粮食产量可能会受到单产、技术进步、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对种植面积影响比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更能体现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政策绩效,即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是否有对农户的播种意向(农作物种植面积)产生积极的效应。本文以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为例,运用混合线性模型(Mixed Liner Model,MLM)研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有效性。通过文献研究,从影响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中选取了农业劳动力人口、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家庭负担、非农收入、水稻的价格预期、水稻的生产成本、水稻的相对收益竞争力、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情况、水稻的净出口、城市化水平、最低收购价政策共计13个变量,收集数据,在模型建立之前对所选取的变量进行了Pearson、Spearman普通相关性检验,以及复相关性,偏相关性检验。最终将最低收购价政策作为固定效应,将其他因素通过主成份分析设计随机效应矩阵,以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为因变量建立混合线性模型。结果显示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提高有着正向且显著的影响,提高了湖北省农民水稻种植的积极性,使水稻种植面积有了显著的增加,保障了水稻的生产和供给。本研究对同类政策绩效研究提供了一般性可参考的研究框架和方法。
【关键词】:最低收购价 湖北省水稻 种植面积 主成分分析 混合线性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1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1
- 1.2.1 国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动态10-11
- 1.2.2 国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动态11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1-12
- 1.3.1 研究思路11
- 1.3.2 技术路线图11-12
- 1.4 创新与不足12-13
- 1.4.1 可能的创新及贡献12-13
- 1.4.2 研究不足及展望13
- 2 理论基础13-18
- 2.1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定义13-15
- 2.1.1 最低收购价政策出现的背景13-14
- 2.1.2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几大原则和意义14-15
- 2.1.3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存在的问题15
- 2.2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最新动态15-17
- 2.2.1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措施和农补15-17
- 2.2.2 粮食市场形势17
- 2.3 我国粮食政策发展的历史17-18
- 3 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影响因素分析18-30
- 3.1 影响因素指标选取原则18-19
- 3.2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19-20
- 3.2.1 家庭特征变量19-20
- 3.2.2 环境特征变量20
- 3.2.3 社会特征变量20
- 3.3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20-25
- 3.4 影响因素与种植面积的关系检验25-30
- 3.4.1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25-27
- 3.4.2 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27-28
- 3.4.3 复线性相关与偏线性相关检验28-30
- 4 基于MLM模型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湖北省水稻种植面积的影响研究30-36
- 4.1 MLM模型说明30-32
- 4.1.1 模型理论简介30-31
- 4.1.2 模型符号说明31-32
- 4.1.3 模型的优点32
- 4.2 模型的建立32-34
- 4.2.1 主成份分析33-34
- 4.2.2 建立混合线性模型34
- 4.3 模型的估计34-35
- 4.4 模型的结论及影响效应解释35-36
- 5 结论与政策建议36-38
- 5.1 模型的结论36-37
- 5.2 政策建议37-38
- 参考文献38-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建平;金千瑜;;马来西亚水稻生产、技术及经营考察[J];中国稻米;2008年02期
2 杨茜;李艳秋;姚佳彤;;黑龙江省水稻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5期
3 王景旭;齐振宏;杨凡;周未;;农户对水稻主要技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0年10期
4 张德明;;1990年世界水稻生产和消费状况估测[J];上海农业科技;1990年03期
5 吕晓波;澳大利亚的水稻[J];世界农业;2000年09期
6 徐惠阳;宋立军;张晓霞;高春梅;邓秋贤;王佳艳;;九台市水稻标准化生产情况介绍[J];吉林农业;2011年05期
7 张芳;宋元至近代北方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J];中国农史;1992年01期
8 ;越南最大水稻种植区洪水泛滥[J];东南亚南亚信息;1994年23期
9 吕晓波;澳大利亚的水稻[J];广西粮食经济;2002年03期
10 亓少俐;为了非洲发展农业和农民致富我农业专家在卢旺达辛勤耕耘[J];国际经济合作;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春志;;浅议水稻种植对均衡计算的影响[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2 姚凤梅;张佳华;;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主要水稻种植区水稻产量的影响和评价[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候变化及其机理和模拟”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郑红;张桂华;潘华盛;;水热条件对黑龙江省水稻发展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4 李玉蓉;肖友伦;杨娟;邹丽芳;赵静雅;邹华松;陈功友;;水稻条斑病菌hrpX基因调控hpa1基因的表达[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朱红蕊;刘赫男;;黑龙江省水稻初霜冻灾害致灾因子危险性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肖友伦;向勇;刘之洋;陈功友;;水稻条斑病细菌hrp基因诱导表达系统的建立[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保;黄思先;孙卫国;;气候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8 谭谈;吴昊;;九江鄱阳湖区水稻气候资源变化与区划[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7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C];2013年
9 徐化学;李绍清;朱英国;;产量相关性状基因在水稻骨干亲本的等位性分析[A];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10 陈艳英;游扬声;罗孳孳;唐余学;范莉;;基于MODIS重庆市水稻动态估产模型的研究[A];S10 气象与现代农业发展[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许天颖;抗水稻“癌症”基因成功克隆[N];科技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凉山日报(汉);2006年
3 特约通讯员 宋明;寻找水稻种植的高海拔极限[N];四川日报;2006年
4 于晓峰;后旗:水稻之乡延伸产业链[N];通辽日报;2007年
5 王志立邋安汝成 李启华;顺河乡5000亩水稻丰收在望[N];商丘日报;2007年
6 刘峰邋刘文博 记者 高大伟;镇赉水稻获大丰收[N];吉林日报;2007年
7 中国贸促会驻澳大利亚代表处供稿;专家警告亚洲水稻种植出现危机[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朱 澳;亚洲水稻种植业出现危机[N];中国质量报;2004年
9 YMG记者 申吉忠 通讯员 范勇 夏芳芳;海阳三千亩水稻开割[N];烟台日报;2009年
10 董玉铭 张君实;北林高台育秧大棚令农民增收[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娟;丛枝菌根—稻田生态系统对氮磷的削减功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徐新朋;基于产量反应和农学效率的水稻和玉米推荐施肥方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黎光泉(Le Quang Tuyen);两个水稻品种抗灰飞虱的遗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庞艳梅;气候变化对四川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农业气象灾害发生趋势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华;水稻钾高效营养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罗金燕;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的风险分析、鉴定检测及其拮抗细菌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万明国;源于水稻的链霉菌菌株F-1的鉴定及其防病潜力和防病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杜振国;三种水稻病毒基因沉默抑制子的鉴定和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9 林贤文;水稻抗螟虫及其相关性状的数量遗传分析与验证[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贾莉萌;水稻抗纹枯病资源的筛选及相关数量性状位点定位[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巩佳第;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和转运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周燕芳;基于作物物候特征的水稻种植面积提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雪;水稻苗期耐旱性基因位点的发掘[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晶;基于减排潜力与成本的湖北省水稻低碳种植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5 倪萍;基于C波段雷达遥感数据的水稻FPAR反演[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刘巍;东北地区粳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分化及水稻品种对9号小种抗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7 任淑娟;黑龙江垦区水稻稻瘟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8 程倩;南四湖区优化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9 吕晓晓;超大颗粒包膜控释氮肥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10 黄振国;湖南省水稻种植面积遥感监测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07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0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