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承载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承载关系的合肥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分析
【摘要】:在碳排放核算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利用类型与碳排放核算项目之间的承载关系,并以合肥市为例,从强度、贡献率和碳汇增减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以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深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2年,合肥市净碳排放量由275.54万t增加到1537.33万t,能源消费是第一大碳源,且只有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占比逐年增长;(2)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各用地类型碳吸收强度基本稳定,城镇工矿用地的碳排放强度远高于其他建设用地类型;(3)对合肥市碳排放贡献明显的是耕地(为负)、城镇工矿用地(为正)和农村居民点(为正);(4)在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耕地转为城镇工矿用地是碳汇损失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碳源控制上,以能源消费为抓手是抑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在土地管理上,严格控制城镇工矿用地扩展,尤其是占用耕地,是增加碳汇、减少碳排放的关键。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承载关系 碳排放效应 合肥市
【基金】: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专项(201411006-02) 安徽农业大学繁荣发展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015zs05zd)共同资助
【分类号】:F301.23
【正文快照】: 低碳是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全球第3次绿色浪潮的主要议题之一。根据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人类活动是碳排放最重要的致因[1],而土地承载着人类各种经济社会活动,因此,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CO2浓度增加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就有学者在Science上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效应评估及低碳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13年17期
2 张婷;蔡海生;钟根佐;;南昌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低碳优化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4 匡耀求;欧阳婷萍;邹毅;刘宇;李超;王德辉;;广东省碳源碳汇现状评估及增加碳汇潜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12期
5 游和远;吴次芳;;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率及其低碳优化——基于能源消耗的视角[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11期
6 谢鸿宇;陈贤生;林凯荣;胡安焱;;基于碳循环的化石能源及电力生态足迹[J];生态学报;2008年04期
7 段晓男;王效科;逯非;欧阳志云;;中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和潜力[J];生态学报;2008年02期
8 张颖;王群;李边疆;王万茂;;应用碳氧平衡法测算生态用地需求量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06期
9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陈安平;;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宝娣;崔丽娟;李伟;康晓明;;基于不同受益者的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主导服务功能[J];生态学杂志;2017年01期
2 李茹茹;赵华甫;吴克宁;李乐;;农村土地整治项目CO_2排放及减排政策下的情景模拟[J];水土保持通报;2016年06期
3 赵先超;滕洁;周跃云;;湖南省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动态演化与空间差异分析[J];科技导报;2016年24期
4 唐廉;谢世友;;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特征及低碳发展探讨——以重庆酉阳县种植业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12期
5 童新华;张郭秋晨;韦燕飞;;区域碳收支能力估算的面向对象遥感分类方法[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12期
6 买尔燕古丽·阿不都热合曼;蔡新斌;江晓珩;刘丽燕;布早拉木;田润炜;;叶尔羌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2016年12期
7 吴后建;但新球;刘世好;黄琰;舒勇;;湖南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步评价[J];湿地科学;2016年06期
8 王立新;吴忠伟;刘华民;刘东伟;卓义;清华;温璐;李智勇;梁存柱;梅宝玲;;2013年乌梁素海湖滨带土壤—植物系统甲烷和一氧化二氮通量及生态系统总呼吸研究[J];湿地科学;2016年06期
9 杨文学;张小平;;甘肃省土地利用碳排放变化及影响因素分解[J];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33期
10 高君亮;罗凤敏;高永;党晓宏;郝玉光;;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计算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储量与碳通量[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6期
2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3 刘海猛;石培基;王录仓;王祖静;;低碳目标导向的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2年06期
4 赵荣钦;黄贤金;彭补拙;;南京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平衡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5 韩召迎;孟亚利;刘丽平;刘娜丽;周治国;;基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能源碳足迹改进算法及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9期
6 何国松;贺琳;;低碳经济视角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揣小伟;黄贤金;赖力;张梅;;基于GIS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核算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1年09期
8 黄翠婷;刘r,
本文编号:791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nongyejingjilunwen/791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