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驱动下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转型驱动下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阶段,随着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国际分工协作的加剧,我国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成为推进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而城镇空间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表现为静态演化,与产业发展速度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阻碍了产业转型发展的进程,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阶段不匹配。因此,如何推动区域产业和空间结构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发挥空间结构对产业发展的正向反馈机制,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论文的选题正是基于此背景下提出的。徐州作为再生型资源城市,主要产业发展受煤炭资源开采的影响,经历了兴盛—成熟—衰退的特殊发展周期。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和区域发展环境的变化,徐州处于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型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加强产业的区域辐射能力,逐步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然而,徐州市现状城镇空间极核辐射带动不突出,城镇空间联系强度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已经影响了徐州市产业集聚规模的速度,阻碍了徐州市区域空间核心作用的发挥。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推动空间要素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产业转型提供匹配的空间载体,对促进苏北地区的崛起,缩小江苏省南北地区发展差距,实现淮海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以徐州市作为研究对象,以“城镇空间结构”为切入点,首先分析徐州市不同时期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关系,讨论城镇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其次运用空间相互作用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城镇空间结构联系强度、空间联系方向、空间联系格局全面分析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与产业转型发展的不对称性。最后通过空间格局重组和建设活动调控,引导城镇空间集聚,强化城乡整合。从城镇等级规模、职能结构、地域空间结构三个方面提出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方案和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产业结构 城镇空间结构 空间优化 徐州市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16
- 1 绪论16-29
- 1.1 研究背景16-18
- 1.2 城镇空间结构国内外研究评述18-22
- 1.3 概念界定和研究范围22-24
-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4-26
- 1.5 研究内容26
-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26-29
- 2 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关系研究29-39
- 2.1 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互动演化的关系29-34
- 2.2 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内在关系34-37
- 2.3 本章小结37-39
- 3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39-52
- 3.1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39-47
- 3.2 徐州产业发展对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的影响47-49
- 3.3 徐州城镇空间结构对产业发展的反馈机制49-51
- 3.4 本章小结51-52
- 4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现状分析52-69
- 4.1 研究方法的选用52-53
- 4.2 引力影响要素的选择53-56
- 4.3 徐州市城镇空间现状分析56-68
- 4.4 本章小结68-69
- 5 徐州市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分析69-83
- 5.1 徐州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必要性69-73
- 5.2 徐州市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分析73-82
- 5.3 本章小结82-83
- 6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整合优化83-102
- 6.1 徐州市产业转型对现状城镇空间结构的引导83-85
- 6.2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过程85-91
- 6.3 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的最终构建91-98
- 6.4 城镇空间结构优化发展的实施策略98-101
- 6.5 本章小结101-102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102-104
- 7.1 研究结论102-103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103-104
- 参考文献104-109
- 作者简历109-111
- 学位论文数据集11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星;城镇空间结构组成与影响因素研究[J];新建筑;1998年01期
2 曾帆;余佳;;小城镇空间结构适应性模式探析[J];小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3 姜洪庆;空间的竞争与合作——浅析广东城镇空间结构规划[J];规划师;2003年09期
4 郭荣朝,张艳,孙小舟;鄂豫陕毗邻生态脆弱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4期
5 齐华;;湖南省城镇空间结构协调度分析[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葛丽霞;段汉明;;基于SNA的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丁春茹;;基于后创建时期的常德市鼎城区城镇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企业家天地;2012年03期
8 杨玉波;高华;;浅议我国东部地区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J];小城镇建设;1989年02期
9 王凯;;50年来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四次转变[J];城市规划;2006年12期
10 王学锋;量身定做 绘就“三圈”蓝图——江苏省全面完成三个都市圈规划[J];建设科技;2003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话语;;南阳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2 沈玉芳;;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空间结构的对应关系和影响要素[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于兰军;;新时期山东省城镇空间结构重构探讨[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4 王凯;;50年来我国城镇空间结构的四次转变[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国华;黄坤鹏;李凌岚;王有为;;从“中心节点”到“门户节点”——高速交通网络构建下的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探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睿;打造新型城镇空间结构[N];温州日报;2008年
2 郝彦鹏;河北四城市群建设规划出台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N];中华建筑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崔忠文;强化指导调控 力推城镇化[N];吉林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童彤;“双核”带动推进安徽“东向一体化”[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5 柯颂;梁汉熙——适度发展东升地产[N];中山日报;2008年
6 靳树科;开发区“两化”互动加速发展[N];邯郸日报;2012年
7 通讯员 靳树科;邯郸经济开发区“两化”互动加速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任琳娟 通讯员 李建朝 穆海英;小县城出现大变化[N];邯郸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周烨;广东将推1300万人口进城[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10 记者 李静;绿色之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N];经济参考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李春华;新疆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的系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加坤;广东省城镇空间结构演化进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2 杨琴;统筹城乡背景下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3 徐秋实;榆林市产业发展与城镇空间结构演化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彭涛;济宁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振南;西藏小城镇空间结构及空间形态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6 范小军;旅游小城镇空间结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7 文武;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的合理性评价及其优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金花;武汉城市圈公路可达性与城镇空间结构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谢毅;基于点轴理论的重庆市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10 任亚东;产业转型驱动下徐州市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37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1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