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7 16:03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摘要】: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生态补偿新方法,对于相关实践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环首都地区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趋近极限、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的背景下,通过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是现实的紧迫要求,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章以外部性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依据,从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由来与现状出发,创新性地运用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主体功能区进行以县域为单位的规划,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内的14个县(市、区)划定为5个优化开发区、4个重点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明确多个禁止开发区域,并通过“感性试剂”的方法对该划分方案进行了验证。在划定该区域各类主体功能区域范围的基础上,文章针对各区域的核心功能进行了支撑产业的规划和设计,深入探讨了区际生态补偿的框架,并提出独立性和公允性、统筹性、反映民情等补偿原则,针对区际生态补偿提出纵向补偿、横向补偿和部门补偿三个维度的具体措施,从贫困地区补偿机制、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流域补偿机制、要素补偿机制四项内容探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共建。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形成发展绿色经济的长效机制,实现区域间经济收益、生态环境收益和社会综合收益协同的良性发展。 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该区域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和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设计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和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在学术研究和实际操作的层面能够提供参考。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 生态补偿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7
  • 1.1 问题的提出9
  • 1.2 选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1 选题背景9-10
  • 1.2.2 选题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4 本文研究方法13-14
  • 1.5 论文基本思路和结构安排14-17
  • 第2章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概况与区际协同发展17-26
  • 2.1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相关研究文献回顾18-19
  • 2.2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提出与深化的过程19-20
  • 2.3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经济与生态概况20-24
  • 2.3.1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基本生态状况20-21
  • 2.3.2 内部区域发展不平衡,北京呈“孤岛型现代化”21-22
  • 2.3.3 生态脆弱,存在生态危机隐患22-24
  • 2.4 加快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大势所趋24-26
  • 2.4.1 建设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具有经济和生态双重意义24
  • 2.4.2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实现生态补偿的新途径24-26
  • 第3章 区际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基础26-37
  • 3.1 区际生态补偿的经济学理论基础26-34
  • 3.1.1 外部性理论26-30
  • 3.1.2 新制度经济学30-32
  • 3.1.3 新古典经济学32
  • 3.1.4 环境经济学32-34
  • 3.2 区际生态补偿的现实条件与基础34-37
  • 3.2.1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承接北京产业的条件优越34
  • 3.2.2 北京人口和产业承载已趋极限34-35
  • 3.2.3 环首都贫困带成为生态建设的严重障碍35
  • 3.2.4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35-37
  • 第4章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主体功能区规划37-46
  • 4.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与分类37-39
  • 4.1.1 主体功能区的内涵37-38
  • 4.1.2 主体功能区的分类38-39
  • 4.2 主体功能区划分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运用39-44
  • 4.2.1 确定基本评价单元39
  • 4.2.2 建立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39-41
  • 4.2.3 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方案41-44
  • 4.3 “感性试剂”对主体功能区的验证44-46
  • 第5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产业支撑46-54
  • 5.1 禁止开发区域创新形式,打好“生态”牌46-48
  • 5.1.1 产业生态化46-47
  • 5.1.2 生态休闲旅游47-48
  • 5.2 限制开发区域高起点建设农林牧产业48-50
  • 5.2.1 绿色农业产业化48-49
  • 5.2.2 现代林业-多功能林业49-50
  • 5.3 重点开发区域依托市场,积极推进开发50-52
  • 5.3.1 建设田园城市,开发养老健身产业50-52
  • 5.3.2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52
  • 5.3.3 利用新能源产业向低碳经济过渡52
  • 5.4 优化开发区域借力北京,打造高新科技产业集群52-54
  • 第6章 区际协同合作生态补偿对策54-67
  • 6.1 该区域现行生态补偿的情况及存在问题54-57
  • 6.1.1 历史上的环首都圈生态补偿54
  • 6.1.2 现行生态补偿的主要形式54-55
  • 6.1.3 环首都地区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55-57
  • 6.2 建设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与建议57-61
  • 6.2.1 对生态补偿体系进行总体规划57-58
  • 6.2.2 科学补偿数额的确定58-59
  • 6.2.3 扩大补偿范围,延长补偿时间59
  • 6.2.4 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利益补偿体系59-61
  • 6.3 规划原则61-62
  • 6.3.1 规划要坚持独立性和公允性,要有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61-62
  • 6.3.2 规划要有统筹性62
  • 6.3.3 规划要尊重民意、反映民情、代表民声62
  • 6.4 区际生态补偿措施的三个维度62-64
  • 6.4.1 纵向补偿——完善贫困带基础设施建设62-63
  • 6.4.2 横向补偿——受益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经济援助63
  • 6.4.3 部门补偿——建立“环首都生态发展试验区”63-64
  • 6.5 跨区域共建补偿机制,共享生态红利64-67
  • 6.5.1 贫困地区补偿机制——推行政府生态购买政策64
  • 6.5.2 生态功能区补偿机制——通过生态补偿将区域结为发展共同体64-65
  • 6.5.3 流域补偿机制——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的长效机制65
  • 6.5.4 要素补偿机制——把人才的柔性引进作为生态补偿的新形式65-67
  • 结论67-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2-73
  • 致谢7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青,洪尚群,段昌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是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关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李雪妍;孟斌;;京津冀北区域养老住宅产业发展新思路[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3 张乐勤;;多种估算方法下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探析——以安徽秋浦河为例[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0期

4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张广海;李雪;;山东省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4期

6 樊杰;地理学的综合性与区域发展的集成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7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8 舒克盛;;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信息的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1期

9 王利;张卓;王丹;王瑜;;辽宁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6期

10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本文编号:10497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497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