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评《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04:10

  本文关键词: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评《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才聚集 区域经济 协同效应 高等教育


【摘要】: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人才成为各国、不同区域竞相争夺的稀缺资源。因此,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一书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立足于实证研究,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这一问题,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岛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人才聚集 区域经济 协同效应 高等教育
【分类号】:C964.2;F127
【正文快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问题自古以来便是治国安邦的重中之重。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诸葛亮在刘备仓促离世后独力支撑蜀汉数十年,无不彰显着人才在国家长治久安方面所起到的不可磨灭的作用。在科技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锐不可当的今天,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牛冲槐;牛夏然;牛彤;王聪;;人才聚集对区域创新网络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5期

2 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基于金砖四国的面板数据[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伟;白珊珊;;人才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探索——评《人才聚集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出版广角;2016年16期

2 田帆;;人才外流、经济增长与人才政策相互影响的理论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13期

3 陈越;;国际学术人才市场中我国学术职业竞争力及其提升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6年11期

4 田帆;;反垄断视角下乱收费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对策研究[J];中国物价;2016年03期

5 田帆;方卫华;;人才流失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俄罗斯、巴西三国的比较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29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原瑞;刘俊梅;;基于VaR和ES的经济资本配置方法比较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牛冲槐;张帆;封海燕;;科技型人才聚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与区域技术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15期

3 林琳;;智力环流——人才国际流动“共赢”模式的新探索[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4 任胜钢;胡春燕;王龙伟;;我国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1年02期

5 乌云其其格;;国际人才竞争态势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年06期

6 鲁芳;曹孜;;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21期

7 杨玉杰;朱建军;;基于人才回流动因计量的中国人才外流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0年26期

8 蔡玮;陈晓红;;园区集群网络结构、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J];系统工程;2010年08期

9 季小立;龚传洲;;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的人才集聚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0年04期

10 王玉婷;;我国人才回流动因分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牧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介[J];学术研究;2003年04期

2 黄道平 ,王玲仙;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4年09期

3 闵素玲;加强区域文化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莫青平;杨海霞;;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统筹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苑全驰;我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J];江南论坛;2005年03期

6 徐长玉;;“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明;;《区域经济与政治文明论稿》自序[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薛;;《区域经济论丛(三)》正式出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传伟;;浅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小云;曲长祥;;以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刍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058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58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