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艺术与安庆旅游经济的耦合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梅戏艺术与安庆旅游经济的耦合作用研究
【摘要】:安庆是黄梅戏艺术的发源地,也是黄梅戏艺术文化的最大市场所在地。新形势下,推动黄梅戏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引领黄梅戏剧种走出安庆、走出安徽、走向全国具有极其深刻的意义。本文将对黄梅戏艺术与安庆旅游业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提出加快黄梅戏艺术与安庆旅游业融合的途径,为安庆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活力。
【作者单位】: 安庆师范大学;
【关键词】: 黄梅戏艺术 旅游经济 耦合作用 安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社会化渠道的电子商务共同配送服务网络组织及演化规律研究(71502002) 安徽省2015年度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SK2015A392)
【分类号】:J825
【正文快照】: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其起源地一说是在安庆怀宁县,一说是源于湖北黄冈黄梅县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不管发源地具体在何处,但不可否认的是黄梅戏发展壮大于安庆,兴盛于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三届黄梅戏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J];黄梅戏艺术;2003年03期
2 丁山;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与表演人才的继续教育[J];黄梅戏艺术;2004年01期
3 秦之;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黄梅戏艺术》杂志社2003年第三届剧本征稿研讨会召开[J];黄梅戏艺术;2004年01期
4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2004年大事记[J];黄梅戏艺术;2004年04期
5 ;《黄梅戏艺术》2004年总目录(总第84期——87期)[J];黄梅戏艺术;2004年04期
6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黄梅戏艺术》杂志社2003—2004年度“黄梅戏剧本奖”评奖揭晓[J];黄梅戏艺术;2005年02期
7 ;十年抒怀话黄梅 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会会长龙念在《十年抒怀——联欢会》上的讲话[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8 时白林;做了好事 自有人知——安徽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成立十周年[J];黄梅戏艺术;2005年01期
9 刘健;;简评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音乐倾向[J];黄梅戏艺术;2007年01期
10 吴光明;;试论黄梅戏艺术生长元素:俗[J];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桂也丹;;要以发展的胸怀打造最著名的“非遗” 关于湖北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建议[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昱;省黄梅戏艺术发展基金会换届[N];江淮时报;2008年
2 记者 刘纯友;推动黄梅戏艺术大发展大繁荣[N];安徽日报;2008年
3 本报评论员;全力以赴办好黄梅戏艺术节[N];安庆日报;2009年
4 通讯员 桂靖雷;黄梅县政协为黄梅戏艺术科学发展把脉[N];黄冈日报;2009年
5 查啸宏;确保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取得圆满成功[N];安庆日报;2009年
6 孙振山 许怡平;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气象保障工作全面启动[N];安庆日报;2009年
7 许怡平;黄梅戏艺术节今晚隆重开幕[N];安庆日报;2009年
8 驻安徽记者 乔国良;第六届黄梅戏艺术节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邱正平;黄梅戏艺术新成果表彰大会在肥隆重举行[N];安徽日报;2001年
10 记者 邱正平;省黄梅戏基金会十年结硕果[N];安徽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小定;黄梅戏艺术的复兴与重构[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2 许杨;数字动画对黄梅戏艺术传承与发扬的方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616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06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