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产业链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产业链为例
摘 要
蚕桑生产业是我国传统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蚕桑生产业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广西省事我国蚕桑生产业发展最迅速的地域之一,其从2008年起,蚕茧产量都居我国首位,在2010年时,其生丝产量也成为我国最多的省份。广西蚕桑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其产业链的基本构成为 “桑-种-蚕-茧-丝-绸”,在其发展过程中对于农业、工商业等都有所涉及。本文通过对广西蚕桑产业链的研究,对于广西蚕桑业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为促进广西蚕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
就目前国际上对蚕桑产业的研究状况来看,其对桑蚕产业链的研究主要内容是对生丝和蚕茧的生产状况、成本和利润情况以及供求状况进行研究,但是这种研究仅仅局限于实际应用上,并没能达到理论研究的水平。本文在遵循相关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对于广西蚕桑业的产业链的模式进行探究。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现代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分析和探讨,对政府在蚕桑也所发挥职能的转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本文中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蚕桑业保护措施的建立,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对蚕桑产业链进行组织和调整,从而为蚕桑产业链的稳定发展创造条件。
(2)通过对广西蚕桑产业链的基本结构的研究,对在生产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根据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3)本文从多个视角对广西的蚕桑产业进行分析,对其在运营中的优势性进行了讨论,讨论的重点集中于对其自然优势、技术优势、经济优势等方面。
关键词 广西,蚕桑,产业链
目录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1 绪论 1
1.1 课题背景 1
1.1.1 广西蚕业发展现状 1
1.1.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1.3.1 国内外农业产业链研究进展综述 3
1.3.2 国内外对蚕桑产业研究进展综述 4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6
2 蚕桑产业链基础理论及其产业特征 7
2.1 蚕桑产业链的相关概念 7
2.1.1 蚕桑产业链的内涵 7
2.1.2 蚕桑产业链的基本特征 7
2.2 蚕桑产业链的理论基础 8
2.2.1 分工协作理论 8
2.2.2 规模经济理论 9
2.2.3 制度变迁理论 9
2.3 蚕桑产业特征 9
2.3.1 蚕桑稳产性能好,增产潜力大 9
2.3.2 蚕桑生产工序多、周期短、技术性强 10
2.3.3 蚕与桑树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 10
3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现状及优势分析 11
3.1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现状 11
3.1.1 广西桑蚕生产取得的进步 11
3.1.2 广西桑蚕产业链生产存在的问题 11
3.1.3 蚕茧后续加工落后 12
3.1.4 桑蚕生产缺乏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综合效益低 12
3.1.5 桑蚕生产未能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12
3.2 自然优势 13
3.3 规模优势 14
3.4 技术优势 16
4 广西蚕桑产业链发展模式构建 17
4.1 发展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及原理 17
4.1.1 指导思想 17
4.1.2 原理 17
4.2 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 17
4.2.1 管理机制 17
4.2.2 市场机制 17
4.2.3 科技创新机制 17
4.3 经营模式的框架体系 17
4.4 主要模式构建 18
4.4.1 “蚕茧中心+农户”模式 18
4.4.2 “蚕茧中心+基地+农户”模式 18
4.4.3 “丝厂(市场)+蚕桑协会+农户”模式 19
4.4.4 “公司(市场)+蚕农合作社+农户”模式 20
5 广西省发展蚕桑产业链的对策 23
5.1 从政策上扶持蚕业生产 23
5.2 发展规模化生产 23
5.3 建立一支稳定的蚕业科技队伍 24
5.4 提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 24
5.5 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9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广西蚕业发展现状
广西蚕桑业的获得有效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多长,大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广西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蚕桑生产,在此之前的时间里,广西所进行的蚕桑也生产是经济效益最低的柞蚕产业。虽然广西蚕桑生产的发展起步玩,但是其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大约在二十几年内,广西就变成了促进我国桑蚕业生产的重要省份之一,甚至在2005年实现了蚕茧产量位居全国首位,这对我国蚕桑产业格局的调整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广西在蚕桑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饲养方式还是以传统饲养为主,许多产业流程的进行还大都依靠于人力的进行,并没能实现机械化生产。
就目前广西蚕桑生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其发展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桂北、桂东、桂南等地,在不同的生产区域之内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中心,对促进大范围蚕桑业生产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广西是我国桑树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域之一,在2012年,广西省的种植面积都已经突破14万公顷,随着桑蚕产业的不断发展,仅在一年之内,其种植面积就上升至21.2公顷。广西还是我国桑树新品种的研发基地,目前,新品种的桑树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公顷左右。广西的蚕茧生产量在全国蚕茧生产量中占重要的比例,是我国蚕茧生产基地中最重要也是产量最多的一个。
5 广西省发展蚕桑产业链的对策
5.1 从政策上扶持蚕业生产
桑蚕生产是一个多生产环节、复杂的农业产业,涉及到养蚕、种桑、茧丝加工、蚕茧收烘等,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同时又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虽然广西省为了促进桑蚕业的发展,建立了蚕业科,但是对蚕业科的管理以及经济支持都有一定欠缺,其基本的管理权限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桑蚕业发展的过程中县蚕业部门的功能并没能被完全发挥。因此,应制订有关蚕业生产保护政策和激励政策,建立广西省蚕业生产统一管理机构,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尽可能的把以前体制中所存在的管理意识薄弱、工农等产业不能很好结合等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广西桑蚕生产链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通过对广西桑蚕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要想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桑蚕业的发展,相关政府必须加强对产业保护措施的实施:首先就是采取相关激烈措施最大程度的把蚕农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对于某些模范户,政府要给予一一定的优惠措施,为蚕农养蚕种桑工作的进行提供条件。加强小蚕共育室的修建,在修建过程中要注重技术标准的实现。对于桑苗,公司要把其统一像桑农供应,在供应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其价格降低,为蚕农的利益获得创造做有利的条件。再次就是依照农业部68号令《蚕种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对良种的繁殖与生产进行政策上的支持,要为促进其发展而对其进行资金的支持,要尽可能的为桑蚕业的发展扫除一切障碍,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把蚕农和蚕业公司的责任和义务以合同方式进行明确,在公司和农户之间、公司和基地之间以及基地和农户之间都应该签订相关的合同,从而促进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的保护。
5.2 发展规模化生产
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蚕桑业的发展对位并没能被重视,其专业的程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其生产的范围确很广泛,但是产业分布的状况确相对比较分散,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蚕桑业在农村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蚕桑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淫才要想在这种背景之下,实现桑蚕业的稳定发展就必须改善农村桑蚕业的发展模式,对其进行集中发展,为蚕桑产业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奠定基础。
通过对广西省桑蚕产业发展状况的进一步研究,相关部门对蚕农进行了等级的划分,根据蚕农所具有的桑园面积的大小把其划分为普通户、规模户等。从这两个等级中的蚕农中分别选取20户作为调查对象,从而推算出整个区域的蚕农的收入状况以及广西蚕桑产业的经济效益获得情况。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6-1 2011-2013年规模户与普通户蚕业经营效益对比
Tab6-1 2011-2013 Scale and Ordinary Households Households of Sericultural Management Benefit Contrast
年份 组别 桑户 养蚕数 总茧量 亩产 茧款 成本 亩收入
2011 规模户 15 176.4 6427 243 240412 24313 2087
普通户 15 84.4 3417 84 84374 15374 1347
2012 规模户 20 207.4 7851 307 340713 30452 1337
普通户 15 96.4 4225 112 123771 18675 683
2013 规模户 15 254.2 8614 364 40217 34271 1383
普通户 20 101.7 4971 143 167747 24765 718
平均 规模户 15 213.7 7471 296 32747 29514 1623
普通户 20 95.7 4105 104 11427 19242 984
由于广西省事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地之一,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规模比较小的蚕户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但是其在生产过程所种植的桑树却被保留下来,这些桑树由于缺乏管理而逐渐变为桑虫的“虫窝”,从而对桑树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桑蚕产业经济效益的下降,许多农村的桑蚕业的发展出现了滞缓现象。一些地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施行临时性的集中管理机制,使得其基本的桑蚕生产状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因此结合广西省的桑蚕业实际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年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的农户的数量还是非常多的,大约占总农户数的25%。
5.3 建立一支稳定的蚕业科技队伍
农村蚕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和蚕业指导机构对其的支持情况有关系。加强科技队伍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促进蚕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各蚕业主产县,在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要将一批有实干精神、懂科学技术的人员充实到蚕业科技队伍中。要制定优惠的鼓励政策,确保蚕桑事业编制,提高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稳定蚕业科技队伍,解决科技人员的后顾之忧,也可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科技研究开发队伍和开发机构,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实行技术入股或技术承包,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成为科技兴蚕的主力军。逐步建立以龙头企业(蚕业公司)为主体、科研院所(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大专院校(广西省农校)为依靠的新型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巩固和完善原有的蚕业技术推广网络的同时,要面向基层,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蚕业科技的研究开发,并且及时的把相关的科研成果进行应用和推广,当蚕桑产业进行过程中有问题出现时,相关部门要及时的财务措施去解决相关问题,从而促进整个蚕桑生产链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其经济效益的实现。
5.4 提高蚕农科学养蚕水平
根据当前农民文化水平低的实际情况,利用现有的蚕业科技人员,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多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基层专干和蚕农的科技素质,尽量采用现场指导的方法,提高蚕农养蚕的科学水平。目前各乡镇对村以及养蚕重点户进行短期培训和现场示范,可充分利用广西省农校,对公司职工及养蚕户分期分批进行蚕业科技培训。同时狠抓关键技术的推广工作,如推广方格簇应用范围、条桑简便喂蚕等,强化小蚕共育、加强簇中管理,对传统的蚕的养育方法进行改善,从而为蚕茧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5.5 努力提高蚕茧质量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蚕茧的质量直接决定其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尤其是在中国进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传统的蚕桑产业受到更大程度的冲击,因此如果蚕茧质量以及相关制成品的质量不能够和国际上领先水平相抗衡,那么其必定会对蚕茧产品的出口造成影响。蚕茧是整个蚕桑产业进行的最初使的产品,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就目前广西蚕茧质量的整体状况来看,其普遍存在质量低下等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广西桑蚕业的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广西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把提高蚕茧的质量作为其工作的核心,从而为其在国际交易中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提高蚕茧质量的途径有很多,结合广西省的具体发展情况可以通过建立试点的模式进行相关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水平的更新和提高。在促进桑蚕业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蚕茧质量和蚕茧加工水平作为各级相关机构的工作中心。除此之外,在对桑种、蚕种进行选择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土质状况,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像农桑14、如育71-1等优良桑种都应该被大范围的应用,在蚕种的养育方面也应该积极的探讨相关先进的养育方式,对簇进行改善,从而促进蚕茧产量的增加。通过相关的研究表明,方格簇和传统簇相比具有很大优势,其不仅对蚕茧的产量有帮助,对蚕茧质量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2010,渐川县寺湾镇基本实现了方格簇的使用,其春茧与全市比较见表6-2。
表6-2 方格簇与普通簇产茧质量比较
Tab6-2 Grid Cluster And Cluster Of Cocoon Quality
项目 上车茧率 茧丝长 解舒丝长 解舒率 毛茧出丝率 清洁 洁净 茧级
广西 93% 1765 864 79% 37% 87.02 81.57 3.5
全国 87% 1102 768 67% 32% 91.03 86.42 6.2
参考文献
[1]刘贵富 产业链的基本内涵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26(8):92-96
[2]杨春德 胡宗恩,产业链动态循环理论及手机产业链实证研究, 商业经济,2007,27(9):17-29
[3]蒋国俊 蒋明新,产业链理论及其稳定机制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1):36-38
[4]周一珉 李淑梅,产业链内涵与形成机制述评, 企业改革与发展,2008, (5):155-157
[5]吴金明 邵 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 中国工业经济,2006, 4(4):36-43
[6]刘贵富,产业链研究现状综合述评,工业技术经济,2006,4(4):8-11
[7]周新生,产业链与产业链打造, 广东社会科学,2006,(4):30-36
[8]王晓峰,对我国家禽业产业链的几点思考, 经营管理,2004,(15):22-23
[9] Peter B, Visser The Dutch Floriculture Industry : Collaboration within the Chain and
Adaptation to Novel Technologies as Factors of Success,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12月增刊:5-9
[10]和金生,王伟才,马丽丽,价值链分析的方法与案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28-31
[11]王芳, 农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建设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73-98
[12]陶佩君,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链主要途径的选择分析,2007,(5):147-151
[13]郑玲,新疆牛肉产业链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7,6
[14]吴志华, 金坛市茶叶产业链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7,5
[15]杨妍, 兰州市农业产业链结构与农产品竞争力的调查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2006,6
[16] International Rubber Study Group,Rubber Statistical Bulletin,2005,Vol,
[17]Edward Denison, The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lternatives
Before Us,New York: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96
[18]傅国华,运转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系统效益[J],中国农垦经济,1996,(6)
[19]David A,Glassner,Patrik R Gruber,Building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System for Production of
Food and Energy,The Role of Fuel,Ethanol 18th Annual International Fuel Ethanol Workshop&
Tradeshow(FEW),Jun25-28,2002S,
[20]王艺,王耀球,构建新型农业产业链,中国储运,2004,5,
[21]谢华, 安康蚕桑综合利用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北方蚕业,2007,28(2)
[22]顾国达,世界蚕丝经济与丝绸贸易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
[23]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统计数
[24]蚕丝绢年鉴, 日本蚕丝新闻社,1952-1995,
[25]朱方容 广西蚕业人才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178-188
[26]胡振洲 强化质量意识 争创蚕丝知名品牌, 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125-128
[27]胡丹婷 蚕茧交易混合治理问题研究, 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97-112
[28]顾国达 李建琴 宏观环境与河池蚕丝业的发展, 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24-30
[29]周匡明 蚕业史论文选[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30]顾国达 李建琴 胡丹婷 强化广西竞争优势,建设新型茧丝基地, “东桑西移”暨广西蚕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87-92,
[31]蚕桑生产简讯,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2008年1月
[32]张明沛, 桑蚕技术,广西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第1版,
[33]中国丝绸协会, 中国丝绸年鉴 , 2005年版,
[34]陈振华 韦思庆 罗日梅 宜州“桑-菇-肥”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广西河池蚕丝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2008,258-262
[35]李建琴 中国转型时期农产品价格管制研究-以蚕茧为例[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
[36]Central Silk Board of India, Compendium of Silk Industry ,Central Silk Board of India,Bangalore,1999
[37]胡乐山 韦波 罗恒成, 银丝织壮锦[M], 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 2004
[38]Tanaka K, et al , Hydrophobie interaction of P25 , containing Asn - linked olig osaccharide chains ,with the H- L com plex of silk fibroin produced by Bombyx mori , Insect Biochem, Mol ,Biol , 1999 ,29(3) :269~276,
[39]Tanaka K, et al , Determination of the site of disulfide linkage between heavy and light chains of silk fibroin produced by Bombyx mori ,Biochim,Biophys, Acta, 1999 , (1432) : 92~103,
[40]K, Yamaguchi et al , Primary structure of the silk fibroin light chain determined by cDNA sequencing and peptide analysis, J , Mol ,Biol , 1989 , (210) :127~139,
[41]P, Couble et al ,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of the P25 gene of Bombyx mori and com parative analysis of its 5 – flanking DNA with that of the fibroin gene, Nuc, Aci , Res, 1985 ,(13) :1801~1814,
[42]Y, Kiguchi et al , Structure of the Bombyx mori fibroin light chain encoding gene :upstream sequence elements common to light and beavy chain, GENE,1992 , (110) :151~158,
[43] 郭军.科技创新是柞蚕业生存发展的希望.北方蚕业,2003,24(4):14-15。
[44] 宋宽永,郑作运.发挥资源优势,构筑柞蚕支柱产业—对河南柞蚕生产的调查与思考.北方蚕业,2005,26(2):11-14。
[45] 郑作运.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河南一化性柞蚕生产.北方蚕业,2003,24(4):7-9。
[46] 王兴华,董廷宣,姜素芹.浅议提高蚕茧综合质量的对策.中国蚕业,2001,22(4):38-39。
[47] 陈学桦.我省三家企业入选“东桑西移”.河南日报,2006年8月17日第2版。
[48] 吴华.盐城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蚕业,2005,26(l):53-54
[49] 宋宽永,郑作运.发挥资源优势,构筑柞蚕支柱产业—对河南柞蚕生产的调查与思考.北方蚕业,2005,26(2):11~14。
[50] 吴华.盐城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中国蚕业,2005,26(1):53-55。
[52] 朱林森,张韶,刘朝阳.历史悠久的中国柞蚕之乡南召县.中国蚕业,2001,22(4):70-71。
[53] 洪永吉.净化桑蚕茧收购环境刻不容缓.蚕学通讯,2000,20(4):59-60。
本文编号:11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