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策略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京津冀一体化是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之后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在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充分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实现三地产业的有效对接,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单位】: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研究与计划发展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产业转移及功能疏解机制研究》(KJT2015) 秦皇岛市科技局政策法规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沿海区域智慧城市建设研究》(201502A318)的阶段研究成果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地区间合作的日益密切,使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位,产业对接是区域间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部分,产业对接既要求协作双方在产业分工体系中要找准自身定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开忠;浅议京津冀区域发展[J];前线;2004年12期
2 窦宗军;宋辉;李彦彪;;京津冀区域及环京津地带产业现状及发展[J];中国统计;2006年09期
3 张向阳;党胜利;刘志峰;;京津冀区域经济生态系统运作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09年06期
4 马海龙;;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组织模式选择[J];城市;2010年07期
5 ;京津冀区域经济亟待一体化[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01期
6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回顾与前瞻[J];北京规划建设;2004年04期
7 ;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与现状[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50期
8 李媛媛;孙文生;;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期
9 杨连云;石亚碧;;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10 毛其智;;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桂荣;;关于构建制度化、常态化京津冀区域合作机制的若干思考[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烁;李全起;;用系统论的观点谈京津冀区域经济的构建和发展[A];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文胜;;以京津冀区域合作为目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机制[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宋辉;;河北省与京津冀区域2010年产业发展对比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苏舰;王玢;赵霜;徐丽萍;;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平衡性分析——基于京津冀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卢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对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影响[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潘新颖;李南方;路紫;孙中伟;;意义、内容、思想与重点: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合作战略[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余冬根;;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对策分析[A];“基于京津高端产业环境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优化产业结构”研究——第七届“环首都·沿渤海·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前言[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雷汉发;京津冀区域合作再提速[N];经济日报;2013年
2 徐飞鹏;加强交流合作共谋京津冀区域科学发展[N];北京日报;2007年
3 张魁兴;河北凸起是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关键[N];河北经济日报;2006年
4 民宣;民进河北省委持续建言京津冀区域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9年
5 樊哲高;首届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召开[N];中国电子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定军;北京新机场主体工程3年内启动将带动京津冀区域整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7 姜太松;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方案出炉[N];国际商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尔德;“京津冀区域环保规划应具有标杆意义”[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9 胡其峰 袁于飞;京津冀区域发展难均衡[N];中国信息报;2014年
10 孙晓胜;北京将在五大领域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N];民营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曼;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2 窦宗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型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玉;京津冀区域发展的协同度测算及评价[D];天津财经大学;2015年
2 冯海红;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格局和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薛海玉;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产业转移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刘蕴;京津冀区域产业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5 纪珊珊;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6 李新华;京津冀区域经济中地方政府竞合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7 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杨畅;京津冀区域科技资源整合与技术创新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9 段丹华;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年
10 郑宏;京津冀区域差异与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090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0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