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突飞猛进,跨国公司异军突起,人类进入了全球化竞争的新时代。城市在国家和地区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城市作为独立的主体,国家竞争力的强弱也越发表现在城市层面上,因而其地位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如何评价与提高城市竞争力以便在区域经济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重新审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皖江城市带作为全国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连通东西部经济和贸易,实现中部崛起和泛长三角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城市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综合分析了城市竞争力的内涵、理论依据。之后,从皖江城市带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构建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实力、人才及科技水平、基础设施水平、政府作用、对外开放程度5个方面作为评价一个城市的竞争力的指标,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求得示范区各城市竞争力得分并进行排序。得到皖江城市带城市竞争力的排名顺序为: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宣城、池州、六安。并从6个指标依次对9个城市进行了量化比较,分析评价各城市竞争力的综合状况和在分指标方面的竞争力状况,提出了提升皖江城市带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发展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城市宣传,树立城市品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硬件水平;发展高新产业,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改善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城市;提高政府效率,优化城市管理;通过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恕宏;;皖江城市带空间结构研究综述[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合芜蚌新区+皖江城市带 铸就率先崛起的“安徽现象”[J];领导决策信息;2009年30期
3 李恕宏;陈晓华;;皖江城市带空间整合路径的再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钱常胜;;关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浅见[J];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安徽十城市市委书记、市长畅谈“皖江”宏图[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3期
6 王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指导原则和战略定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5期
7 傅德汉;操基平;张平;;金融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和模式[J];中国金融;2010年07期
8 王勤宏;;全力迎“承接” 奋力谋崛起——江淮汽车抢抓“皖江城市带”发展机遇[J];中国检验检疫;2010年05期
9 沈同;;数据看皖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潜力扫描[J];江淮;2010年02期
10 ;聚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J];江淮;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汝幸;;皖江城市带森林碳汇的空间分布[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松;研究贯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工作[N];安庆日报;2009年
2 李国兵;省政协召开座谈会[N];江淮时报;2009年
3 ;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集中区建设的意见[N];巢湖日报;2009年
4 记者 冯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投资基金揭牌[N];安徽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陈续 李金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严把“两关”[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葛如江 马姝瑞;国务院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证券时报记者 刘行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获批复[N];证券时报;2010年
8 蔡敏;“皖江城市带”向污染说“不”[N];安徽经济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斌;皖江城市带:明天的“太阳”从这里升起[N];中国工业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吴明 张小梅 张骅;皖江城市带将成新的发展引擎[N];中国企业报;2010年
,本文编号:1231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31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