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1卷第8期2011年8月经济地理ECONOMICGEOGRAPHYVol.31,No.8Aug.,2011
文章编号:1000-8462(2011)08-1252-06
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
陈培阳,朱喜钢
(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中国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得出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程度呈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内陆地区原有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逐渐消失,而沿海地区则出现新的高水平发展集聚区,省域外围地区则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等原因一直处于落后的发展状态;通过传统线性回归模型、空间滞后回
归模型和空间误差回归模型三种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机制进行定量测度,其中空间滞后回归分析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区位、城市化水平、分权化和全球化在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
而分权化、城市化水平和区位中扮演着显著的作用,其中FDI的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更集中于沿海的核心地区,要素则更趋向于在全省范围内产生影响。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分析;福建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重点问题之一,它的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重要依据。自1990年代起,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展开了持久而广泛的争论,并形成趋同、趋异、倒U理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等诸多理论和流派[1-2]。近年来,新经济地理学、全球化、内生增长理论、层域理论、城市与区域治理、全球城市区域、制度转型、全球性产业重构与转移等研究成果的涌现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发展[3-12]。1990年代以来,巨大的经济、社会体系转型促使区域经济差异成为亚洲和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关注的重点,学者和政府就制度变革和区域差异演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13]。一些学者认为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扩大了区域经济差异,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状况由于体制改革而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区域经济差异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运用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和理论框架从不同空间尺度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格局、过程、机理和政策等方面
15-26]
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13,。
福建省是中国沿海开放省份以及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其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
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的战略意义。另一方面多山的地貌特征和与台湾的地缘位置关系使它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有别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目前国内众多学者通过选取不同的历史时段,采取不同的差异测度方法与研究基础单元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其演化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但已有的相关研究空间尺度较大即在研究地理单元上大多停留在沿海内陆两大区域和9个地级市单元层面,导致对区域单元内部非均质性的忽略;统计方法均没有考虑研究单元的空间属性;在解释差异形成原因或机制方面,多以定性描述为主,损坏了成因分析的准确性。本文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格局、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以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
1研究区域与方法
1.1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福建省68个市县作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的基本研究单元,其中县指县域(包括县级市),市指地级市的市区,并根据自然、人文地理条件将整个省域划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两个区域单元,由于宁德市的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上较为迟缓,且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故将其划入内陆地
收稿时间:2011-02-16;修回时间:2011-06-17
基金项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编号:2010619076)资助。作者简介:陈培阳(1983—),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E-mail:cpy1983@。
本文关键词: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4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