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配置效率测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与配置效率测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 配置效率 因子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摘要】:京津冀地区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包括河北省全域的广阔地区。该地区因核心城市之一是首都北京,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备受瞩目,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创新作为重要的战略性基础资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资本和劳动力等传统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区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我国科技资源分布较为集中和丰富的地区,京津冀科技资源的配置情况不仅影响着该地区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也将影响着科技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进而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型驱动转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拟通过对京津冀地区科技资源的配置现状以及配置效率进行深入分析,引入因子分析方法计算出京津冀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总量综合得分以确定各地资源水平及在全国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数量分析法研究北京、天津、河北在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上的优势与不足;通过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对非DEA有效地区进行松驰变量分析。通过建模分析准确把握三地科技资源总体水平、结构分布以及配置效率等方面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京津冀科技资源总体水平及配置效率需破除的障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提出相应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简要总结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第二章对科技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内涵及外延进行辨析,梳理常见科技资源指标按属性构建科技资源指标体系;再结合本文分析背景对科技资源配置测度相关方法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建模及实证分析打下基础。第三章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配置总量的分析中,不再使用常用的综合指标法,而是引用非参数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进行建模,根据得出的标准因子得分和方差贡献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函数,计算出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总量综合得分,对总体水平进行评价;此后在总量分析基础上,采用数量分析法,从总体视角和区域视角两个角度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进行分析,总结每个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特点,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第四章引入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采用Deap2.1对全国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数据包络分析,从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方面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测度,并进行松驰变量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存在极化现象,地区差异较大,在投入产出方式上有较大的改进空间。第五章提出改善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现状所面临的障碍,主要有体制机制障碍、区域经济差异造成的对接障碍、津冀对北京溢出科技资源吸纳能力不强、网络环境及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滞后,人才流动问题难以保障科技资源共享机制的形成等,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认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改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大前提、科技资源的流动要遵循市场规则、要建立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协调机构并从三个层次上逐步推进科技资源共享、要充分利用中央科技资源,充实地区科技实力。第六章是本文总结及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0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付元,丁厚德;台湾科技资源配置的特点与机制及其借鉴意义[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年05期
2 朱付元;我国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基本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0年02期
3 李龙一;科技资源配置的模式研究[J];科技导报;2003年12期
4 魏守华,吴贵生;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年04期
5 王波兰,马琨;专家评审架构“三权分立”深圳科技资源配置大变局[J];深圳特区科技;2005年Z1期
6 彭华涛;;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1期
7 李蓉;陈志刚;;加速转型期的科技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5期
8 周旭;;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6年03期
9 鲁勇兵;梁婉君;李双成;;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10 鲁勇兵;梁婉君;赵长城;;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的配制效率[J];统计与决策;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薛军;杨耀武;;科技资源配置中的政府管理创新[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杨耀武;;面向自主创新 整合科技资源——关于上海科技资源配置及整合的调查研究[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3 张倩伟;贵斌威;;我国各地区科技资源配置的相对有效性研究[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冷丰;;高校科技资源配置优化对策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5 叶向东;;科技资源配置与提高我国海洋经济效益研究[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丁厚德;;中国科技运行的改革[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晓宇;让市场决定科技资源配置[N];中国化工报;2014年
2 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书记 李胜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建设省会现代化中心城区[N];科技日报;2013年
3 记者 魏东 孙明河;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N];科技日报;2013年
4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N];人民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周文天;浙江科技资源配置让市场“说话”[N];中国证券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张仁军 于险峰;按人头进行科技资源配置[N];农民日报;2014年
7 敬志伟;创业当有“新风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8 记者 张晶;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要分类实施[N];科技日报;2011年
9 中科院计算所所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国杰;“十五”期间我国信息领域应重视的问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10 李新男;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三点思考[N];学习时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振峰;河北省科技资源配置与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2 刘玲利;科技资源配置理论与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雷彦斌;中国行业科研院所的效率评价及科技资源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赵金龙;面向自主创新的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孙绪华;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传喜;农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杨向辉;科技资源配置、技术转移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冯永田;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赵镇;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琰;河北省科技资源配置现状评价及整合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崔栋;我国区域科技资源配置评价及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宁仕鹏;广东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张健;浙江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苗长贵;陕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模式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王君兰;山西省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7 管燕;江苏省科技资源配置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庞君;重庆市北碚区科技资源配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唐瑞锋;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张公毅;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760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7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