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四川省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06:13

  本文关键词:四川省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涉农企业 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 协同模型


【摘要】:涉农企业是构成四川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决定力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唯一出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两方面的内容,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构成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柄利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技术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管理创新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者作业方法的过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既有各自的内涵和使命,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互为动因和支撑条件。本文主要采用了协同理论,从两者之间的协同来探究涉农企业的创新问题,查阅大量文献,结合涉农企业的特点,根据专家意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过程中运用了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指标的准确权重。将成熟的协同模型引入到评价模型中计算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度,根据协同度的大小比较涉农企业之间创新绩效,并从技术创新角度、管理创新角度和两者协同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以下6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来源于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互动研究》,重点研究了四川省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之间的协同,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测度模型来计算两者之间的协同度大小。本文的主要理论来源于协同学,对协同理论相关国内外文献综述进行了简单回顾和梳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技术创新理论,管理创新理论和协同理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问题,因此首先对涉农企业进行了界定,再次结合了涉农企业的特点介绍了涉农企业的技术创新理论和管理创新理论,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主导思想协同理论,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简单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指标体系的构建,确立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依据,分析了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借鉴已有的成熟理论和相关专家的建议,并结合涉农企业的特点,构建了初步的评鉴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利用调查问卷进行数据收集,因此设计了问卷调查表,并对收集到的数据做了信度分析。最后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第四章主要讲了模型构建以及利用模型对调查的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协同模型是比较成熟的模型,通过基础模型演化出了不同版本的模型。各个模型的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通过测算子系统的有序度来计算整体系统的系统度,而子系统有序度则取决于于序参量分量。实证分析选取了四川省内的四家涉农企业,四家涉农企业规模较大,技术研发投入多,管理组织机制健全。将构建好的协同模型用来计算调查的四家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度,比较他们之间的异同。第五章主要讲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分别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管理创新的角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度角度出发。涉农企业不仅应该重视技术创新,还应该重视管理创新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涉农企业应当将技术创新战略当做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一部分,规划长效的技术创新路线图,引进和培养涉农领域的研发人才。政府也应该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扶持,尤其是在基础科学领域对涉农企业予以帮助,并在金融、税收等领域对涉农企业倾斜。第六部分主要讲了本文的结论,即涉农企业的创新能力或者说创新绩效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创新,还取决于管理创新以及他们之间的协同。协同度程度越高,企业创新绩效越好,创新能力越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四川省内的涉农企业,而四川省内的大部分涉农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不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管理创新没有跟上,它们之间的协同度较低,因此,四川省的涉农企业应该重视管理创新,以及和技术创新的协同。本文建立的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度测度模型,通过对四家涉农企业的实证分析,借此能够运用到所有的涉农企业。尤其是是四川省内拥有众多的涉农企业,涉农企业可以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协同模型不断调整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以及管理创新模式,使两者之间达到一个较高的协同,从而促进企业的创新绩效。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24;F273.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向先,李文清;协同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J];晋阳学刊;2002年06期

2 吴亚桃;;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J];价值工程;2006年04期

3 楼高翔;曾赛星;郑忠良;;集成创新的范式演变:从个体创新到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4 杨丽;;企业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激励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5 黄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 构建区域生态循环型农业——以四川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6 沈小平,孙东川,徐咏梅,叶飞;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0期

7 曾德明 ,张运生 ,陈立勇;高新技术企业R&D团队治理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7期

8 张会云,唐元虎;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模糊聚类分析[J];科研管理;2003年06期

9 司军;;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10期



本文编号:1299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299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