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素质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制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本文关键词:人口素质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演变的作用机制分析——以贵州省六盘水市为例 出处:《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退化已成为阻碍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人口素质对环境的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以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贵州六盘水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现状、人口素质现状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探寻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人口压力和影响机制,发现该区域只有不断提高人口素质才能促进区域环境及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人口素质与环境之间矛盾的途径,以期减缓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促进该六盘水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为有关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单位】: 六盘水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科学系;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2GH027)
【分类号】:X24
【正文快照】: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开发改造力度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深.人类活动导致生态环境的加速改变,喀斯特山区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是自然环境退化严重,而这些改变处处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人类不仅是环境退化的动因,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静文,,孟魁荣;生态环境与人口素质[J];环境保护;1995年07期
2 李慕寒;浅议人口素质与资源环境观的建立[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3 银措;人口素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J];青海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4 徐培芳;;我国面临着人口素质的严重挑战[J];环保科技;1990年04期
5 ;我国小康生活标准中人口素质实现程度较低[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年01期
6 孙萍;浅议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J];苏盐科技;1995年04期
7 黄伟雄;资源环境与我国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8 戚根起;;莫斯科见闻及商情调查[J];陶瓷研究;1993年02期
9 常大勇;;农业废弃物资源的深层加工与利用技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1年Z1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谋静;袁宗一;李谋虑;;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2 李媛;张飞虎;;知识经济与人口素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杜娜;张雯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现状分析——以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乡镇、桂脚村为个案[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琴;;开展优生教育 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5 姚莲英;;抓好“三优”服务工作 为提高初生人口素质做贡献[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6 关淑芳;;加强三优工作的指导 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7 丁延玲;;提高人口素质对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其途径[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淑珍;;怎样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吴林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战略思考[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10 米红;韩娟;;深圳人口素质与城市综合竞争力关联模式探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N];中国人口报;2007年
2 徐丹;省政协人口素质调研组莅临我市[N];驻马店日报;2007年
3 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姚旭 张丽娟 孙烨;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7年
4 记者孙晓华;关注人口问题 提高人口素质[N];抚顺日报;2011年
5 ;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N];潮州日报;2012年
6 李鑫 范永军;阿盟加大投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7 记者 彭建基 特约记者 吴文颂;实现产业城市人口素质转型升级[N];西江日报;2012年
8 特派记者 郑照魁;职能增强有利提高人口素质[N];南方日报;2013年
9 记者 赵静;实现“双降”目标提高人口素质 为同步小康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N];铜仁日报;2013年
10 杨新智 潘友英 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鲤中街道办事处;关于提高人口素质的几点认识[N];中国人口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梅花;韩国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7年
2 袁颖;浅析提高人口素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D];吉林大学;2004年
3 饶伟;我国人口素质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4 甄静静;乌鲁木齐市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分析[D];新疆大学;2013年
5 周姣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素质结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6 景素霞;山西省人口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7 张良;低水平的人口素质与非洲发展研究(1960年代-21世纪初)[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赵钰;东西部人口素质差异成因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徐梅;成都市人口素质发展水平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10 徐杰;人口素质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19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19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