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赣南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赣南县域数据的实证分析 出处:《武汉金融》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欠发达地区 金融生态环境 GMM 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摘要】:本文基于动态面板的广义矩估计,对赣南地区2003~2012年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总量增长及经济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赣南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对经济总量的增长具有显著负面效应;从经济结构升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外生于第一产业占比的增长,但对第三产业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正面效应,对第二产业占比的增长具有显著负面效应;改善欠发达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能提高区域资金的配置效率,但在增加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资金流向其他发达区域,进而对本区域经济增长带来负面效应。
[Abstract]:In this paper, dynamic panel GMM Based on influence of Gannan region 2003~2012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nomic structure upgrade is analyzed.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annan area has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upgrade in terms of economic structure, the first industry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growth of the proportion, bu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ird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second industry; improve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under developed area can improve the regional capital allocation efficiency, but the increase in liquidity at the same time, can lead to part of the flow of funds in other developed areas the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F832.7;F1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相对于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本在欠发达地区显得更为稀缺。从经济学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实质是区域资源向资本转化的过程,而资本的形成实质上是盈余部门向赤字部门的转移。这种转移的核心途径就是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即金融生态系统。金融生态系统包括金融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李延凯;韩廷春;;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透过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3 王晋斌;;金融控制政策下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4 姚耀军;黄林东;;金融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吗?——来自浙江省的经验证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5 奉兮慎;;县域金融与金融生态环境关联性实证分析——对宁远县金融业发展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调查[J];金融经济;2012年24期
6 汪来喜;;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业及区域经济发展效应分析——以中原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成效及问题为例[J];企业经济;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文卿;;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2 郭鹰;;基础设施投资领域PPP生态演化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袁丹;谢元态;谢奇超;;基于效率视角的金融生态研究综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雅龄;韩广华;;金融功能细分对区域经济竞争的启示——以青岛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彭小兵;冯宗茂;;重庆市培育金融核心区:布局、路径与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高鹤;;中国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机制:基于经济转型的分析框架[J];财经科学;2006年12期
7 曾建中;刘桂东;;论金融生态系统提出的理论渊源及其假设条件[J];财经科学;2007年08期
8 许红莲;邓超;;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审视与优化[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9 许红莲;;农村金融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10 李高芬;;重庆市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与京、津、沪的比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德仁;张高菊;;金融生态环境、公司治理与债务重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2 周伟;;金融生态与企业稳健型财务政策选择行为——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慧;高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金融生态模糊综合评价研究——以可持续发展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王永杰;;金融生态环境、盈余质量对企业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会计与财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邵全权;李晓慧;;关于保险业反垄断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8 陈华;展凯;邹琪慧;;寿险保单退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动态GMM模型的研究[A];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3[C];2013年
9 何青;方才;;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真的有影响吗——基于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粟勤;张海洋;王佳俊;;中国农村信用社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A];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2 黄蕙萍;提升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环境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臧兴兵;生源地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吴庆田;金融效率视角下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7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石盛林;我国县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传导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10 郭涛;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成长动力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杰;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郑慧;沿海经济圈金融生态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程毅;基于因子分析和DEA的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晓华;基于DEA/AHP的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金永祥;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低的影响因素探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邱雪;吉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申海;重庆构建西部区域金融中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明杰;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及改善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07年
9 付丹;广东省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杨方;盈余质量与资本效率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大海;张文瑞;高凤英;;区域金融生态影响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机理[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向琳;李季刚;张超;;当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3 周红;成虎;徐鹏富;;工程项目生态系统概念与原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0期
4 李延凯;韩廷春;;金融生态演进作用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透过资本配置效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5 万良勇;魏明海;;金融生态、利益输送与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基于河北担保圈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9年05期
6 ;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家精神的认识与评价——2009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J];管理世界;2009年06期
7 李建平;;加强征信建设 优化河南金融生态环境[J];征信;2009年05期
8 刘晓萍;;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金融支持[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陈志武;金融技术、经济增长与文化[J];经济导刊;2005年05期
10 林毅夫,李志峗;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世银;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新跨越的哲学思考[J];发展论坛;2001年05期
2 ;欠发达地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点思考[J];发展;2001年12期
3 辛文科,王培军;对欠发达地区基层央行员工素质教育的途径思考[J];甘肃金融;2001年10期
4 中国人民银行娄底市中心支行调研组;欠发达地区民营经济融资渠道拓宽难点及对策[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何伟军;模仿创新: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条捷径[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6 杜平;国外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石向实;中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比较研究[J];理论研究;2001年01期
8 贾贵廷;新世纪科教兴盟刍议[J];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9 曹友琥;经营城镇──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机遇[J];老区建设;2001年06期
10 麻朝晖;贫困与精神贫困——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钢性”探究[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素华;;创新政府管理,维护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课题组;刘佩勇;郭居珍;李秀昆;张雪峰;;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3 李泽民;;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探究——兼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冯家臻;常平阳;吴刚;;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探讨——以陕西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马国民;;欠发达地区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力度[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韦广雄;;村域社会基础秩序建构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强化“三个意识”[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其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9 邓大可;;略论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底蕴和积淀[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曾会杰;;求真务实,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信息化[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首席评论员 李巨微;让更多财政资金注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N];东方早报;2005年
2 陈超然;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施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动欠发达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周咏南;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田新元;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t;推3美元软件 盖茨欲“播种”欠发达地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宋波;欠发达地区更应增强创新理念[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郑昭 周琳;出台欠发达地区创新人才工程办法[N];福建日报;2007年
9 刘爱;欠发达地区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贵州日报;2006年
10 张良斌 崔向科;浙江省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奎;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2 马江;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晏磊;欠发达地区支农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丹;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贾丽萍;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赖应辉;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云;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韵;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胡晓;欠发达地区环境公平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莹;支持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覃剑;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承担生态屏障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许鲜苗;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丽娅;欠发达地区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凡艳芳;高新技术长入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周盈;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晓岗;中部欠发达地区村干部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8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78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