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物流业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6 15:02

  本文关键词:我国物流业的技术效率、地区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3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物流业 技术效率 地区差异 SBM 超效率-DEA 模型 影响因素


【摘要】:物流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是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效率与生产率理论为分析架构,以中国区域物流省域为对象,以1991-2013年数据,构建了基于非径向和非角度的SBM超效率—DEA的物流业技术效率测度模型。实证表明我国各地区物流技术效率呈从东向西递减态势,地区间的效率有一定差距。进一步构建物流业技术效率变动、技术进步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测度模型,认为东部TFP增长、技术进步和效率均好于中西部,区域间物流技术和效率存在差异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未来需要进一步发挥中西部物流业"后发优势",积极改善物流环境,提升物流技术效率,缩小与东部差距,中部加快改革,发挥区位优势,形成与东西部的有机衔接,东部要发挥带动和辐射作用。
[Abstract]:The logistics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regional economy, efficiency improvement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o promot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relevant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related to the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theory as the analysis framework, the regional logistics China Province as the object, with the data of 1991-2013,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echnical efficiency measure model of non radial and non angle SBM based on super efficiency DEA. Empir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regional logistics in Chin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east to west, there is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s.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measurement model, that the eastern TFP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are better than the Midwes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regional logistics technology and efficiency,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the future need to further develop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advantage", and actively improve the logistics environment, enhance logistics efficiency,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accelerate the reform, exert the superiority of organic link formation and the East, east to play with animals and radiation.

【作者单位】: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
【分类号】:F259.2
【正文快照】: 引言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物流服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近年来物流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呈提高态势。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物流业地位日益突出,在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物流的集约作用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谷成;;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地区差距与收敛性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2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3 杨胜刚;朱红;;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4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2009年05期

5 丁俊发;;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朱伟;唐珍;王淑云;;山东省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张梅青;周叶;周长龙;;基于共生理论的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徐汉峰;徐达;;古今周转观对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贡献[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潘越;杜小敏;;China's Uneven Labor Flow and Its Effect on Regional Disparities—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non-parameter additive model[J];China Economist;2010年06期

6 郑慕强;;区域物流能力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东为例[J];创新;2009年07期

7 田菁;;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特点及政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8 魏翔;陈倩;;闲暇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幸福感与经济效率关系的理论研究与仿真模拟[J];财经研究;2012年04期

9 李强;郑江淮;;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基于差异分解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2期

10 杨帆;张少杰;;中国物流业增长对经济非对称影响的Markov-switching模型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曾之明;;中部崛起下湖南民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董晓华;侯建;;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以重庆市为例[A];2012中国信息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2年

3 夏建伟;;环鄱阳湖经济圈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金融支持研究[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4 段沛佑;李美燕;左正华;;我国工业物流发展模式创新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5 李晓萍;;异质性企业空间选择与地区生产率差距: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3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杨帆;中国现代物流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刘光俊;财政分权体制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陈文俊;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郑循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钱良信;金融发展、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D];安徽大学;2011年

8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董锋;中国能源效率及能耗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闫海洲;转型期中国金融发展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俊颖;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2 李晓莉;南昌金融业发展战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汉忠;中国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4 洪丹丹;中东部地区金融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朱瑜;东方国际物流集团发展战略定位与实施[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贾国强;物流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庞丽;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环境友好型物流系统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王宁;辽宁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华;;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J];发展研究;2005年12期

2 谭清美,葛云;区域物流投资弹性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王桂朵;物流业对河南经济的六大影响[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4 李国璋;魏梅;;中国地区差距、生产率的分解及其收敛成因的转变[J];经济科学;2007年05期

5 谭清美,冯凌云,葛云;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的贡献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8期

6 徐现祥;舒元;;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7 刘强;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8 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10 颜鹏飞,王兵;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顺林;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比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2 徐琼;;金融发展对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3 顾宇倩;;高速公路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4 谢群;员晓哲;;技术效率测算前沿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年03期

5 李少华;徐琼;;金融发展对我国区域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7期

6 郭艳秋;路世昌;;辽宁省技术效率的趋同性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11期

7 王思薇;安树伟;;中国市场化改革对区域技术效率的贡献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12期

8 郑云;;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的收敛性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年08期

9 车晓惠;;广东省各城市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0年10期

10 潘正;;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演化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强;聂锐;;公司发展战略、治理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能源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吴敬学;史君卿;;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南省周口市的实证研究[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3 郑义;徐康宁;;环境技术效率、污染治理与环境绩效 基于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五七;聂鸣;;节能减排导向的工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经验证据[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5 张宁;;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胡鞍钢;郑京海;高宇宁;张宁;许海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技术效率排名(1999-2005)[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7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家庭禀赋对农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的影响冲击 基于湖北省农户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朱承亮;岳宏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结构与技术效率——基于1985~2007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证据[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9 史君卿;吴敬学;窦以文;;技术效率分析中的主要方法及其比较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炳炎;蔡锋伟;;技术效率差异实证分析及其对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小民;技术效率与经济效率[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特约记者 黄颖川;新增1000亿中央投资 广东中小企业分羹10亿[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吴延兵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米增渝;协同创新VS模仿:谁更有效率[N];经济日报;2012年

4 张军;中国经济跨越“效率台阶”[N];文汇报;2004年

5 涂正革;产权改革:中国持续增长的动力[N];中国财经报;2006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蔡f ;中国制造业的新竞争力源自哪里[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映璇;通用汽车欲赢者通吃 中国车商紧急寻求技术突围[N];财经时报;2005年

8 ;国际医疗保险制度效果比较[N];中国保险报;2000年

9 全国政协常委 翟泰丰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院院长 张幼文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张军;多种经济成分各展所长[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彭兴庭;从“消费主义”手中拯救能源[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钰;公共部门规模、技术效率的测算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3 史君卿;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技术效率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徐琼;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许海东;终极控制股东、治理环境与公司技术效率[D];暨南大学;2009年

7 杜文杰;中国农业改革、技术效率和生产率变化分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涂正革;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生产率与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敬;创业孵化器技术效率的评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8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388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