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2 08:23

  本文关键词: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自治州 新农村建设 比较分析 层次分析法 绩效评价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目前已不到10年时间,任务还比较繁重,而其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面积广,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整体经济来说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央自2004年起连续11年将中央1号文件的主题锁定在“三农”问题。2014年的首个政策性文件,强调了农业改革、发展现代化农业以及继续将农业视为经济根本的重要性,凸显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在当下中国改革进程中的重要性。新农村建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建设,涉及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农业繁荣的方方面面,探究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至关重要。大部分研究者对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对象定位在一般地区或条件优越地区,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探讨较少。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真正意义上让所有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到2020年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我们必须对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多加关注。本文选取四川省具有代表意义的三个民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统称“三州”)进行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绩效研究。根据指标构建原则构建出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首先对三州2001-2012年的数据进行趋势分析,观察每个指标12年(部分指标小于12年)的动态趋势;再将三州2012年数据与其接壤的成都、德阳等川内7大市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分析;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对三州进行绩效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得到主要结论有:(1)三州2001-2012年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不足,且三个州的发展有较大差距。(2)民族地区与一般地区新农村建设存在差距和特殊性。三州2012年各项主要指标和川内接壤市州进行比较,存在较大的落差。(3)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结果表明,三州新农村建设存在一定的差距,凉山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最高,得分0.8717,阿坝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排名第二,得分0.7994,甘孜州新农村建设绩效排名第三,得分0.6786。为加快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本文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提高民族地区耕地有效灌溉率,加强水利建设,有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大民族地区农业机械的开发,因地制宜,同时,提高农机购置补贴,使民族地区农业朝着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第三,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农业增产增值,农民增收;第四,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发挥民族自治州旅游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家乐,提高区域经济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持:第五,加强民族地区治安管理,营造和谐淳朴的乡风;第六,加快推进农村水电气管网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了才能丰富农民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Abstract]:In order to build a well - off society ,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China to build a well - off society by 2020 , and the most arduous task is in rural areas . In the first policy document in 2014 ,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rural economic , political , cultural , education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minority areas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policy suggestions : First ,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development in the minority areas , develop 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and family music , impro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income and provide economic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areas .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山;;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J];老区建设;2005年11期

2 李坊涛;;统筹城乡发展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J];老区建设;2005年11期

3 ;专家呼吁:新农村建设要保留古村镇风光[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41期

4 郭书田;;在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在珠海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研讨会上的报告[J];南方农村;2005年06期

5 ;仇保兴提出: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几个关系[J];城市规划通讯;2005年17期

6 ;新农村建设 多姿多彩[J];长三角;2006年05期

7 ;新农村建设 铸辉煌[J];老区建设;2006年01期

8 田于;;新农村建设应统筹规划[J];农村.农业.农民;2006年02期

9 陈锡文;;重提“新农村建设”[J];中国改革;2006年02期

10 ;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不是运动[J];小康;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成友;;对贵州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2 席长青;;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的十个关系[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3 刘丽;;进一步推进河北省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4 胡立安;;沅江市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思考[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童万亨;陈国j;;谈谈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06年年会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罗讯;;浅谈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仁跃;;对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永志;;增强“造血功能”,迫切呼唤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关于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投入取向问题的思考[A];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与探索:全国财政支农优秀论文选(2008)[C];2009年

9 资威如;刘孜龙;;新农村建设运行体制初探[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廖星臣;;非均衡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的实现路径选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李小群;新农村建设的必解之结[N];安徽经济报;2006年

2 丁国华;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N];安徽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黄河 通讯员 马荣伟;地区新农村建设确定下半年工作重点[N];阿克苏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蒋晓俊 朱晓 通讯员 白和斌;地区出台三个文件指导新农村建设[N];阿克苏日报;2006年

5 寇全军 甘新贤;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N];安阳日报;2006年

6 王建诚(作者系安阳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主任);新农村建设——人大代表如何充分发挥作用[N];安阳日报;2006年

7 记者 吴世永 邹玲;自治州组团赴内地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N];博尔塔拉报;2007年

8 王晓然;新农村建设不是“劫”城“济”村[N];北京现代商报;2006年

9 记者 包晶;我市培训新农村建设帮扶干部[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7年

10 吴畏;“新农村建设”别异化为“新农村开发”[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单哲;山东省新农村建设关键问题及推进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常亮;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雪原;村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4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胡钟平;新农村建设资金绩效评估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6 陈钦华;湘西山区生态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立民;基于村庄演化视角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8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郑宝华;财政资源配置制度视野里的新农村建设主体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10 吕京;西部地方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娇阳;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蒋峗;转型期中国乡镇企业对新农村建设贡献度的研究[D];五邑大学;2015年

3 许京霞;马克思主义和谐观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扬;浅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郑兴钰;科技支撑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浩;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阮文德;越南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8 蔡杰;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9 祁麟;基于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互动机制的城乡统筹发展对策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5年

10 李妍;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13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13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c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