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4 07:36

  本文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空间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 演化趋势


【摘要】: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生产、生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发展的基本框架,它既是城市经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表现了城市中各种物质要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关系,也是城市经济、科技、政治、文化活动与城市物质设施互动的综合反映。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并对城市空间结构原有的形态造成巨大的冲击。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泛地渗透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社会正步入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文明时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运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血液”和“润滑剂”,正在重塑人类的社会模式和生活工作方式,城市产业结构、城市规划市建设、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无不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冲击,城市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契机。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信息技术对城市的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对当今中国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组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传统的城市空间观念指导下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难以适应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建立信息化城市的空间观念、预测信息时代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成为当前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牵涉到城市规划学、城市地理学、城市社会学等诸多研究领域。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各个学科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探讨,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的特征。目前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某历史时期的演变或空间结构现状的分异判定和测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以及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主要是从信息技术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城市交通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理论上阐述信息技术出现后给城市功能和实体空间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研究此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趋势。论文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依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人在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第二部分主要是信息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相关内容的概述。信息技术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手段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相关技术。一般认为,信息技术可覆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等学科领域。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海量化、高速化、个人化、高智化、渗透化的特性。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城市空间结构概念及其历史演变。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物成都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质的与非物质要素的空间分布及相互作用,并在空间表现的形式和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城市空间结构会相应发生动态演进,它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层级性等特征。农业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活动较为分散,政治、宗教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较大。城市空间呈现出松散、小规模、封闭的结构特点且城市和乡村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在工业化初期,集中式扩展是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演变模式,工业化后期,城市空间结构向外分散式扩展趋势明显,单中心圈层式结构是工业时代空间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第四部分主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引起人们生产组织方式、工作和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为切入点,论述信息技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将导致城市工业空间朝向生产分散化、国际化,研发管理集中化演变。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将导致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出现复合,城市的社区将由功能单一走向多功能复合。消费方式的改变将使城市商业的发展模式和空间迎来新一轮演替和升级,城市商业形态必将更加多元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使得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休闲娱乐活动的频率更高,部分文化空间将出现衰败的趋势。信息技术对城市物质交通网络的影响表现在替代人们部分日常出行的同时,也将产生新的交通量。第五部分归纳出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本人认为在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城市空间结构的集中和分散趋势是同时存在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信息产业和专业的性的商务活动的集中发展,而传统的工业生产将会趋于分散化。城市功能边界将出现模糊化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流通领域与生产领域的边界日益模糊。城市功能实现方式的虚拟化将导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从传统的圈层式结构转变为网络化结构。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城市的外部空间结构将呈现出国际网络化的特征。
[Abstract]:As a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in a certain area , the city is the basic carrier of people ' s production ,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the basic frame of urban development . It i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the interac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in urban economy ,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politics , cultural activities and urban material facilities .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and its historical evolution , which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network , ocean quantification , high speed , personalized , high intelligence and infiltration . At the begin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 centralized expansion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 In the early stage of industrialization , centralized expansion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N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天铁;;城市空间结构调控研究——以淄博市为例[J];科技资讯;2007年35期

2 周春山;叶昌东;;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评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7期

3 吴启焰,朱喜钢;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4 王铮,邓悦,宋秀坤,吴兵;上海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1年04期

5 房艳刚;刘鸽;刘继生;;城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5年06期

6 张志斌;袁寒;;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7 李忠淑;;浅谈铁路装备工业园对太原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3期

8 刘露;;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关系初探——以天津城市发展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9 陈菁;罗家添;吴端旺;;基于图谱特征的中国典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1期

10 李建伟;刘科伟;;城市空间结构情景规划分析——以岚皋县城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军;邹莹;田冬林;郭凯;李鑫;李铁鹏;;基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沈阳城市空间结构选择[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杨大伟;黄薇;;复杂性理论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复杂性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田洁;刘晓虹;贾进;;大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选择——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博;程英男;;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闫晶晶;;西安工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分析[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曹国华;;基于公交优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亚文;;工业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互动——以太原市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柳;温荣晓;;谈经济因素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1卷)[C];2009年

9 陆邵明;;近现代外滩地区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因素的演变研究[A];建筑史论文集(第11辑)[C];1999年

10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A];重庆市首届工程师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首席记者 崔凌云;兰州城市空间结构将大幅调整[N];兰州日报;2014年

2 邵德化;土地储备制度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3 市政府研究室 高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的关系认识[N];常州日报;2010年

4 赵燕菁;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实例[N];南方周末;2004年

5 张新民 杨仲义   ;合理调整城市空间结构[N];天津日报;2004年

6 锡林浩特市城市规划局;坚持规划理念创新 服务创新 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8年

7 记者 张晓晨;积极稳妥推进改造工程[N];威海日报;2007年

8 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 魏伟 张俊良;城市空间结构变动对人口分布的影响[N];中国人口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艺轩;打造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4年

10 李传良 鸡西市副市长;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N];黑龙江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伊娜;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减载的经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崔宁;重大城市事件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7年

3 高峰;城市演化与居民分布的复杂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竞梅;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6 宋樝;矿业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过程与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荣;从煤矿城市到山水城市[D];东南大学;2004年

8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刘露;天津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22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22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