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周边国家近20年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 南海 年 海岸线 遥感 时空变化 出处:《海洋通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1990-2010年3期南海周边国家不同类型海岸线的时空分布,对近20年来南海周边国家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南海周边国家岸线人工化趋势明显,自然的生物岸线(主要是红树林)和基岩岸线消失显著。除中国和新加坡外,总体开发强度尚处于初级阶段;(2)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岸线受人为开发因素影响显著,空间位置以向海推进为主,平均推进速度为8.09 m/a。而湄公河口、泰国湾以及印度尼西亚西北部等区域由于海水的侵蚀作用,向陆后退趋势明显,平均后退速度为5.96 m/a;(3)研究区各个国家海岸线长度变化不一,反映各国对海岸线的开发强度和阶段不同,其中,新加坡岸线开发强度最高,菲律宾和柬埔寨处于简单的海岸开发阶段;(4)中国、新加坡和文莱对其海岸带的开发主要集中在2000年前,而2000年后海岸开发强度有所减弱,其他国家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集中在2000年后,尤其是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比较明显,而菲律宾对海岸带的开发强度最弱,说明南海周边国家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
[Abstract]: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shorelines in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from 1990 to 2010 were obtained by using remote sensing and GIS techniques. In this paper,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stline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as follows: 1) the artificial trend of the shoreline in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obvious. The natural biological shoreline (mainly mangrove) and bedrock shoreline have disappeared significantly. Except for China and Singapor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intensity is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2) the shoreline in most areas of the study area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artificial exploitation factors.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the shoreline is mainly forward to the sea, with an average propulsion speed of 8.09 m / a and the Mekong Estuary. Due to the erosion of seawater in the Gulf of Thailand and northwestern Indonesia, the trend of land retreat is obvious, and the average retrogression velocity is 5.96 m / a; 3) the length of coastline varies from country to country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reflects the different development intensity and stage of each country, among which the development intensity of Singapore coastline is the highest. The Philippines and Cambodia are at a simple stage of coastal development; (4) China, Singapore and Brunei mainly concentrated their coastal zone development before 2000, but the intensity of coastal development weakened after 2000. Other countries mainly focus on the coastal zone development after 2000, especially Vietnam, Thailand, Malaysia, Indonesia is more obvious, while the Philippine coastal zone development intensity is the weakest. It shows tha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surrounding count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unbalanced.
【作者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工程实验室;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863课题(2012AA12A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409)
【分类号】:P737.1;P748
【正文快照】: 南海是我国能源和产品输运的咽喉,对于开展其周边国家经济合作意义重大。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南海周边国家海岸带开发利用情况,有利于理解各国发展差距,有利于寻找发展空间,有利于促成东盟之间及与我国的互补性合作,这对于建设一个和平的南海区域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伟富;马毅;张杰;刘善伟;任广波;;不同类型海岸线遥感解译标志建立和提取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3期
2 刘勇;杨晓梅;张丹丹;张雪武;高雷;;面向开发利用的广东省海湾分类及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高义;苏奋振;周成虎;杨晓梅;孙晓宇;张丹丹;;基于分形的中国大陆海岸线尺度效应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03期
4 刘岳峰,韩慕康,邬伦,三村信男;珠江三角洲口门区近期演变与围垦远景分析[J];地理学报;1998年06期
5 徐进勇;张增祥;赵晓丽;温庆可;左丽君;汪潇;易玲;;2000-2012年中国北方海岸线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13年05期
6 S. Shahbudin;A. Zuhairi;B.Y Kamaruzzaman;;Impact of coastal development on mangrove cover in Kilim river, Langkawi Island, Malaysia[J];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2012年02期
7 杨志宏;贾建军;王欣凯;高建华;;近50年海南三大河入海水沙通量特征及变化[J];海洋通报;2013年01期
8 罗万次;苏搏;刘熊;钟秋平;杨斌;;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保护区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海洋通报;2014年06期
9 黄鹄;胡自宁;陈新庚;沈健全;;基于遥感和GIS相结合的广西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热带海洋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丽荣;李贞;蒲杨婕;廖文波;张乔民;余克服;赵焕庭;;海南东寨港、三亚河和青梅港红树林群落健康评价[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镇国,张伟强;珠江三角洲口门近期淤积及其对港口航道的影响[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2 黄镇国;张伟强;;珠江河口磨刀门的整治与地貌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3 孙才志;李明昱;;辽宁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4 吴泉源;侯志华;逄杰武;姜春玲;邹敏;杨圣军;;龙口市20年间海岸带变化的遥感监测[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5 刘保晓;黄耀欢;付晶莹;江东;;天津港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6 黄镇国,张伟强;人为因素对珠江三角洲近30年地貌演变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4年04期
7 杨旭艳;赵婷;;不同尺度遥感影像上水体提取效果分析[J];地下水;2012年02期
8 谢秀琴;;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岸线提取方法研究[J];福建地质;2012年01期
9 李双建;王江涛;;天津市海岸特征与开发方向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1期
10 刘锟;杨晓梅;张涛;;前期土地覆被数据辅助下的分类样本自动选取[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弛;王树功;;珠江口滩涂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吴涛;杨木壮;简梓红;唐玲;黄顺婷;;南澳岛1989-2010年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A];热带海洋科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八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七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论文及摘要汇编[C];2013年
3 王行汉;;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s and its impact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f Yancheng city from 2000 to 2009[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建辉;福建砂质海岸侵蚀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崔伟中;珠江河口水环境的时空变异及对生态系统的影响[D];河海大学;2007年
3 王树功;珠江河口区典型湿地景观演变及调控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4 李行;长江三角洲海岸侵蚀决策支持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海贝贝;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聚落空间演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张伟;渤海海峡南部海域地貌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胡聪;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宋兵;全新世长江三角洲初始发育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莎莎;海平面上升影响下广西海岸带红树林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琴琴;基于3S技术的广东省围填海调查与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孙云华;基于RS和GIS的近30年来莱州湾南部海岸地貌演变研究[D];鲁东大学;2011年
3 刘亚男;淋洗对滩涂土壤孔隙水化学特征及重金属作物有效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明昱;基于RS和GIS的辽宁省海岸线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红兵;近150年来长江口第二、三代冲积岛浅滩演变特征分析和趋势预测[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朝阳;遥感影像海岸线提取及其变化检测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7 邱彬皇;港口岸线资源评价与适用性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韩晓庆;河北省近百年海岸线演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高志松;近百年来长江口北支对滩涂围垦的自适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伯虎;广西重点港湾沉积动力特征及其冲淤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王仰麟;我国沿海滩涂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2 孙伟富;马毅;张杰;刘善伟;任广波;;不同类型海岸线遥感解译标志建立和提取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1年03期
3 孙维萍;潘建明;吕海燕;薛斌;;2006年夏冬季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域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的平面分布特征[J];海洋学研究;2009年01期
4 于永海,苗丰民,王玉广,王权明,王剑,高树刚;基于3S技术的海岸线测量与管理应用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5 吴志峰,胡伟平;海岸带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6 戴志军,李春初,陈锦辉;华南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5期
7 朱大奎;;中国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J];地理科学;1986年01期
8 朱晓华,王建,陈霞;海岸线空间分形性质探讨——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1期
9 王计平;邹欣庆;左平;;基于社区居民调查的海岸带湿地环境质量评价——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7年02期
10 李春初;华南港湾海岸的地貌特征[J];地理学报;198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洪波;杨树森;;海南澄迈湾海域泥沙运动及岸线演变遥感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范泽孟,岳天祥;中国Holdridge生命地带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2 谢红霞;李锐;任志远;薛亮;;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J];资源科学;2007年03期
3 申建秀;王秀红;;生态退耕政策实施前后甘肃正宁县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分析(英文)[J];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2013年01期
4 卢艳;崔燕平;;1986-2007年中国耕地面积时空变化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石晓丽;王卫;;河北省贫困区域的时空变化分析[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瑞;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陈伟;多视角常州市耕地景观时空变化分析[D];南京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50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5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