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我国产业发展时空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8 08:30

  本文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计量 ESDA 产业发展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1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首先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我国1993-2013年不同产业空间分布及发展进行了事实性特征分析,然后采用Moran’I指数和LISA分析不同产业的全局空间相关性和局部空间相关性,最后采用基于熵的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变化过程。通过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是分析我国不同产业空间特征的有效方法,研究得到高-高、低-低、高-低、低-高等不同空间相关类型区域,对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第二,西部大开发等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已经初步显示效果,这对我国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我国不同产业的空间分布以及区域关系;第三,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核心区域包括环渤海湾和长三角两个区域,应该进一步发挥广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带动作用。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hina from 1993 to 2013 based on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Then Moran'I index and LISA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global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local spatial correla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Finally, the diversity index based on entrop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process of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in China. It 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formula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Second, a series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such as the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region, have shown preliminary results, which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relation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formulating further relevant policies; Third, the core region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include the Bohai Bay and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which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广东药学院医药商学院;
【基金】:2014年广州市软科学专项项目(2014Y4300008)
【分类号】:F124;F224
【正文快照】: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区域经济差距加大、经济发展不均衡等,目前有必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经济发展特征。本文首先采用分位图(Q u a n t i l eMap)研究31个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廖功磊;夏青;;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地域演变趋势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宝艳;;基于空间数据库的山东城镇发展水平的空间统计分析[J];测绘科学;2008年04期

2 贺振;;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格局研究[J];测绘科学;2010年06期

3 宋雪娟;卫海燕;王莉;;西安市住宅价格空间结构和分异规律分析[J];测绘科学;2011年02期

4 许德友;梁琦;;县域出口贸易的空间相关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5 赵增炜;王文昌;张彦琦;刘岭;易东;;“十五”期间中国地区人均卫生消费的空间分析[J];重庆医学;2008年17期

6 王晓丹;王伟龙;;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1990~2009[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7 王全;;上海郊区区域经济空间模式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5期

8 朱昱;林忠;李晓;;基于GIS的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及其优化——以江苏省东台市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张海军;蒋国富;;河南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演变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4期

10 熊薇;徐逸伦;王迎英;;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斐;刘耀彬;;中部省份地区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变化分析(2000-2006)[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部慧;梁小珍;皮理;;我国金融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许德友;对外贸易与产业地理[D];南京大学;2011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戴永安;中国省域建筑业发展差异及其经济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赵映慧;东北地区城市系统的空间极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集聚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乔荣锋;农地城市流转的管理控制系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杨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谢海军;辽宁省农村经济的空间分布及增长因素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周元;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计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张宁;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吕鹏浩;中国省级地方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计量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璐;中部地区经济差异的空间尺度效应分析[D];南昌大学;2011年

6 何琼峰;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空间配置与经济增长[D];湖南大学;2007年

7 黄晓峰;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永;肺结核发病的时空聚集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龚印华;中部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和时间演变分析[D];南昌大学;2008年

10 连健;基于GIS的抽样框编制与抽样技术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2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3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4 朱传耿,顾朝林,马荣华,甄峰,张伟;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5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史文中;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及其空间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6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7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8 王学军;空间分析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J];地理研究;1997年03期

9 柏延臣,李新,冯学智;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模型[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10 鲁凤;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进;;制造业知识溢出与创新活动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师;2007年03期

2 尹恒;徐琰超;;地市级地区间基本建设公共支出的相互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7期

3 ;[J];;年期



本文编号:1470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70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6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