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活动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学术交流 科技创新 人才培养 出处:《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场所,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不仅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提升高校整体形象,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过程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是开阔科研人员视野,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术交流是学校加强对外联系与合作、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渠道,在提升我国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alent training and scientific innovation,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s not only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deepening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but also the promotion of the overall imag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our country,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carry out academic exchange activities to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Academic exchange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schools to strengthen external contacts and co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which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promoting the overall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清华大学;
【分类号】:G64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伟星;王少辉;鲁蔚锋;;问题式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11期
2 宋丽萍;;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个创新点[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杨文斌;;国内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述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朱灏;;应用统计创新人才素质培育的内容和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华沙;王蔷馨;;论新建本科院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J];时代教育;2012年19期
6 万智萍;邱泽敏;;工科专业自主创新工程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10期
7 孙克辉;傅红;李长庚;郭光华;;构建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培养研究生创新人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年06期
8 李龙;;《纺纱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年03期
9 江国健;徐家跃;陈惠芬;王占勇;;基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材料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4年01期
10 许国玉;张梦;吴艳红;常艳艳;王彪;;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和双语的工程图学创新教育[J];图学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弓建国;;刍议乌兰察布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A];科技创新与经济结构调整——第七届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2 仇凡;;高职中药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A];中国医药教育论坛-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三届三次理事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贺艳丽;大学生科研团队创新人格培养问题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1年
2 窦贤琨;高校共青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捷;工科专业型学生社团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张爱莲;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中职学前教育课程管理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5 宋茜;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协同创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6 朱明明;“单干”与“团队”科研模式下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建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沈红华;中国研究型大学形象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2 袁文霞;朱红;李军鹏;;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年10期
3 林金辉;鄢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重在理念和机制[J];人民教育;2010年21期
4 陈亮,王玉国;浅谈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蒋晓虹;;论创新人才的素质特征及其成长环境[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武臣;[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跨越海峡的学术交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学术交流二○○二年总目录[J];学术交流;2002年06期
3 郭济;在向霍哲教授颁发“中美公共行政学术交流突出贡献奖”仪式上的讲话[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9期
4 袁文环;加强科技和学术交流 促进学会工作发展[J];学会;2002年04期
5 曾琪;发挥学术交流的主渠道作用[J];学会;2002年04期
6 任牛;陈桂炳教授赴台学术交流[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张学东;;与时俱进 高效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J];科协论坛;2005年01期
8 敖忠;介绍美国研究中国成果 促进中美学术交流 胡大泽著《美国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出版[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召开生物化工重点建设学科学术交流会[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我院学术交流团赴日本参加国际研讨会[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玉来;;提高写作水平 加强学术交流[A];2009“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暨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选集[C];2009年
2 邓海弟;牛铮超;;探索学术交流与研讨的新模式[A];全国社科联系统第十三次学会工作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4 ;国际学术交流[A];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第十六届中南地区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日程[A];中南地区第十六届电子显微镜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马仰峡;;关于新世纪学术交流问题和对策的思考[A];科技社团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刘文杰;;论学会学术交流中的品牌建设[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8 高峡;;学术交流的“术”与“道”[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9 王光;高天菊;董雄伟;;创新是做好学术交流工作的法宝[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王丽萍;侯芳;王宁;;学术交流与学会发展[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汶琴;以学术交流促科研发展[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李西祥;为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3 托亚;我区以学术交流推进学科人才进步[N];新疆日报(汉);2007年
4 孙宏年;加强学术交流 促进理论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吕献府;西南六省区市集邮学术交流会在昆明召开[N];中国集邮报;2008年
6 ;开启学术交流与合作 推进中国拉美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7 人事教育局 王莹;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8 刘思婷;办学术交流:黄海制药的经营之策[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9 记者 阮丁;我省努力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N];湖北科技报;2007年
10 记者 王静琳;黄委召开二○○七年夏季学术交流会[N];黄河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游媛;学术交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2 金婷;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对多主体学术交流的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琪;面向研究生的在线学术交流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D];南昌大学;2014年
4 窦荣军;在线学术交流环境设计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慧仙;网络时代的学术交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f 晗;上海高校学生在国际学术交流领域的语言使用及语言态度调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张旭东;基于社交网络的学术交流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胡春林;一体化学术交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945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94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