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07 15:14

  本文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资源承载力 资源保障战略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原经济区的地理范围涉及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5省,共30个地市和3个县区,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从国家战略定位而言,该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这样的功能定位无疑需要强大的矿产自然资源保障和支撑。而从经济区的内部结构看,河南省无论是在区域面积、人口,还是在经济规模方面都占经济区总量的60%以上,研究经济区的资源供给问题可以由研究河南省入手。目前河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正处于快速工业化发展阶段。快速的经济增长相应导致了河南能源及作为工业原料的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那么,目前的河南的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形势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需要如何保障其经济社会发展?这是当前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矿产资源产业领域需要加以研究解决的问题。今后,如果河南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的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那么经济区建设蓝图将会成为空中楼阁,河南所面临的良好发展机会也将飘然而去。因此,选择以中原经济区背景下河南重要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研究为研究主题,探讨河南如何根据自身的经济和资源形势,科学分析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并提出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背景,在理清经济区与矿产资源保障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河南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对河南未来10-15年几种重要的矿产资源需求进行预测,评估河南域内矿产资源承载力和保障能力,并提出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矿产资源保障战略对策。该研究成果能够为政府相关部门和矿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包括绪论和研究总结,全文结构分为七个章节。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的基本结论如下: 1.综述了经济区和矿产资源保障的相关理论,理清了经济区、矿产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之间的联系机制。经济区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具有系统性、边界性、功能性、辐射性和动态性等几个特点。中原经济区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功能定位,必然促使河南工业化和城镇化迅速推进,从而引发对能源、钢铁、水泥等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矿产等自然资源虽然不一定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福音”,甚至有可能是“诅咒”。但是,一旦我们清楚界定矿产资源丰裕度、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和矿产资源依赖度这三个概念,就会发现矿产资源对于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在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更多的调整,为此矿业部门需要适应和创造一种新的组织管理方式,也需要政府、周边组织、民间社会群体的共同努力。矿产资源保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建立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安全、有效、合理的矿产资源供应体系和消费模式。 2.分析了河南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现状,从而摸清了河南省经济发展“三化”水平、矿产资源禀赋及供给状况和矿产资源消费状况等资源经济形势。1998年至2012年以来,河南省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明显、持续上升,工业化水平稳中有增,但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数波动较大且部分年份还呈下降状态。对三者的协整关系分析表明,在短期内工业化水平提升对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但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具有阻滞效应;农业现代化给城镇化和城镇化给工业化的正向冲击较小且不能持续;而工业化相对于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更具意义。河南是矿产资源大省,优势矿产资源与结构性短缺的劣势矿产资源并存,煤炭、石油、电力、有色、冶金、建材、化工等矿业已发展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未来河南主要矿产资源生产能力和潜力仍然较大,但矿产勘查投入还须进一步得到保障。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河南的矿产资源消费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还会得到强化。 3.预测了河南未来10-15年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化趋势。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三化”协调,而“三化”又必然推动对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在此背景下,河南矿产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包括GDP、工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人口数量、技术进步等几个方面。结合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基于MATLAB技术的支持向量回归机(SVR)模型,得到了河南2013-2030年重要矿产需求的模拟与仿真预测。结果表明,在对各影响因素未来可能变化情景的合理设定下,未来10-20年河南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主要矿产的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倒U型曲线,并在不同时点形成峰值,其中,煤炭的峰值点为2018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峰值点为2024年。 4.评估了河南矿产资源承载能力。通过回顾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与模型,筛选影响因素和建立指标体系,对河南省煤炭、铁矿、铝矿、钼矿、金矿等矿产保有储量、资源储量、现有资源总量的经济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对现有资源总量到2020年的潜在经济承载力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相对于河南工业化发展的步伐和速度,河南省主要矿产资源承载能力不足。煤炭资源是促进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提升的主要资源,钼矿、金矿和铝矿虽然在河南储量相对丰富,但是由于开采技术的限制以及浪费的原因,三种矿石的经济可利用系数很低,它们的承载力是负值。 5.提出了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矿产资源保障战略对策。同任何区域发展一样,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要有坚实的矿产资源做后盾。在考虑河南经济发展与矿产资源供需现状,未来10-15年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化趋势,以及矿产资源承载能力等现实因素的基础上,未来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矿产资源保障战略应该从矿产资源勘查、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替代与新能源、矿产企业“走出去”等四个方面重点推进,多管齐下,建立起保障经济区建设的矿产资源保障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新意。目前的相关研究要么探讨矿产资源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要么关注资源型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转型问题,没有关于区域资源承载力以及发展评价之间内部联系的深入研究,同时也很少有深入研究经济区建设中的资源保障问题。而本文主要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资源需求角度出发,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案例,重点研究河南省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矿产资源支撑及保障问题,因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意。 (2)研究思路和框架的新意。本研究在科学分析河南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需求现状的基础上,实证评价河南所能提供的矿产资源支撑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河南矿产资源保障战略。相比较而言,该研究框架与思路具有一定的新颖之处。 当然,受限于资料和数据收集的完整性,本研究在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和供给能力评价中只是选择了几种代表性矿种,今后还需积累数据资料,完善其他矿种的需求预测和供给能力评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2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海云;李洪远;孟伟庆;常华;马春;;天津市1997年-2006年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2期

2 余瑞祥,成金华,刘江宜;资源竞争力的科学内涵及影响因素[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成金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矿产资源消耗现状与反思[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王传武;;济宁市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5 杨开忠;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J];地理科学;1999年04期

6 段海燕;陈英姿;;东北三省资源环境基础的比较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7 杨昌明,黄孝林;矿产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地球科学;1999年04期

8 刘叶志;;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其环境约束分析——以福建省煤炭资源为例[J];闽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9 吕政;黄群慧;吕铁;周维富;;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与问题——“十五”时期的状况与“十一五”时期的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2期

10 张雷;杨波;程晓凌;;干旱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评价:以新疆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14946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4946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