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基于空间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1 19:05

  本文关键词: 经济增长 β收敛 溢出效应 空间模型 长江经济带 出处:《软科学》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空间经济视角下改进了Barro经济增长的绝对收敛和Mankiw-Romer-Weil条件收敛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内108个地级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存在着绝对β收敛,绝对收敛速率为1.41%~1.68%,半衰期周期为41~49年;在控制了劳动力、实物资本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FDI、地方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变量之后,长江经济带存在条件β收敛,条件收敛速率为1.41%~1.59%,半衰期周期为44~49年;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外溢效应,外溢乘数约为0.13~0.35,说明经济带内存在若干个促进经济收敛的"中心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是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主要原因,但溢出效应受到空间距离的制约,这导致了长江经济带目前的经济增长收敛以局部收敛为主。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bsolute convergence model of Barr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Mankiw-Romer-Weil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model are improv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economy. The convergence and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108 prefectural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re tested. There is absolute 尾 convergence in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conomic zone. The absolute convergence rate is 1.41 ~ 1.68 and the half-life period is 41-49 years. After controlling the variables such as labor force, real capital investment,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vestment,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there is conditional 尾 converg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The conditional convergence rate is 1.41% and the half-life cycle is 4449 years. Th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has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 The spillover multiplier is about 0.130.35,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several "central regions" in the economic belt that promote economic convergence,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nverge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restricted by the spatial distance. This has led to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growth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mainly by local convergence.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Y02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JJ1201、JJ141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生龙;张捷;;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2 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3 宋长青;李子伦;马方;;中国经济增长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分析[J];城市问题;2013年06期

4 张晓旭;冯宗宪;;中国人均GDP的空间相关与地区收敛:1978—2003[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5 傅晓霞;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地区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10期

6 陈耀辉;殷文超;;经济增长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以江苏省县域经济为例[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7 张学良;;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及其作用机制:1993~2006[J];世界经济;2010年03期

8 吴玉鸣;;中国省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12期

9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3年03期

10 沈坤荣;唐文健;;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荆长春;;2009年各省市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支出回归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08期

4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刘威;陈书章;马恒运;;我国原料奶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6 傅晓霞;吴利学;;中国地区差异的动态演进及其决定机制: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反事实收入分布方法的分析[J];中国经济学;2009年00期

7 滕玉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中国工业能源强度——基于31个行业的实证分析[J];财经论丛;2009年02期

8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9 白雪梅;赵峰;;我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10 陈安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溢出效应传输渠道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劳动报酬上涨背景下的地区间产业转移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构建和谐的世界城市”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项松林;赵曙东;;开放型经济增长收敛速度估计与比较——对FDI作用的反思[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任维哲;蔡立雄;;西部地区农业新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6 滕丽;蔡砥;;中国省域产业的聚集特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任维哲;蔡立雄;;西部地区农业新增长方式的路径研究[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玮;成力为;王九云;;高技术产业内外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基于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视角的三阶段DEA-windows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10 陈斐;孙向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变化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5 林建明;转型期地方政府扶持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崔征;内陆落后地区县域经济突破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洁楠;利用FDI促进广东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5 韩霜;金融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缪仁余;能源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刘超;地区收入差异的探索性时空分析方法研究与实现[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惠海霞;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长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技术效率分析[J];财经研究;1996年03期

2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长三角1993-2006年132个县市区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3 刘生龙;张捷;;空间经济视角下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再检验——基于1985-2007年省级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12期

4 樊杰;近期我国省域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3期

5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6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赵伟;马瑞永;;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再认识——基于增长收敛微观机制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9 滕建州;梁琪;;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吗?——基于时序列的随机收敛和收敛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10 陈晓玲;李国平;;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启动[J];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5期

2 曹智杰,陈永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03期

3 刘东林,岳秀莲;西部开发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协调发展[J];济宁师专学报;2000年05期

4 张学全 ,戴劲松;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颇具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中国科技产业;2000年11期

5 王一鸣;;加快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 构筑新兴经济增长区[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09期

6 辛文;从整体上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开发与发展[J];天府新论;2001年01期

7 柴锡贤;;上海在长江经济带的作用[J];上海城市规划;2002年02期

8 张改红,王力;长江经济带的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乔晶,胡兵,赖景生;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4年01期

10 ;长江经济带——充满活力的高科技走廊[J];苏南科技开发;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2 蒋正华;;增强长江健康生命 保护长江黄金水道 发展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3 金学洙;;建设一个更加和谐和繁荣的长江经济带——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致辞[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4 杨泰波;;深化协作 共创未来——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演讲[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5 郑柏林;;充分发挥金融作用 支持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6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顾传训;;发展与繁荣:走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8 雷亨顺;;建设长江经济带具有重大战略意义[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张学恕;;迈向21世纪的长江经济带[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10 唐建荣;;南京是一座开明开放的城市和欣欣向荣的投资热土——在2006长江经济带生产力发展(南京)论坛上的讲话[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教授 院长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知识产权法硕士 仲裁员 上海高校智库国际经贸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斌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教育学院研究生;长江经济带:西部发展的新动力[N];重庆日报;2014年

2 记者 商宇;“中国发展论坛·2014——建设长江经济带”在渝举行[N];重庆日报;2014年

3 邱曙东;“把脉”长江经济带[N];解放日报;2003年

4 彭兴庭;“长江经济带”,话好听,,路难行[N];经理日报;2005年

5 侯力明;信息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腾飞助推器[N];江苏经济报;2004年

6 程维;长江经济带“胎动”[N];青岛日报;2005年

7 程维;长江经济带舞动龙计划[N];西部时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长江经济带 携东中西部和谐共舞[N];中国改革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唐红阳;借水洞庭,谋利长江经济带[N];湖南经济报;2006年

10 方东旭 杨宏生 徐天鹏;“长江经济带”开发热潮又起[N];江苏经济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琳;长江经济带经济演进的时空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胡兵;长江经济带开发与重庆市经济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3 于文静;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协调度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波;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周颍;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与产业布局优化[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6 龙宇;长江经济带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田继忠;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雯婷;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03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03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f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