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 区域国际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TOPSIS”法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根据"物理学"中对"力"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动态合力的概念。构建了区域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得出的我国各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排名,并进行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force" in Phys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that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a regional dynamic resultant force, and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The weighted principal component TOPSIS value functio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anking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each region in China, the conclusion analysi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carried ou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经济学院统计学院;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院;
【基金】:国家统计局一般科研项目(2011LY045)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吕萍;李忠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潜力的时空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2 徐朝晖,赵伟;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开放指数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3 肖俊夫;林勇;;内陆开放型经济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09年09期
4 李仁安,徐丰;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郭新艳,郭耀煌;基于TOPSIS法的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软科学;2004年04期
6 赵修卫;关于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1年10期
7 邵景波;李柏洲;周晓莉;;基于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的中俄科技潜力比较[J];中国软科学;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红亮,费洪平,宋金平;我国花生产业优势与问题分析[J];花生学报;2003年03期
2 李杨,欧朝敏;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克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俞立平;潘云涛;武夷山;;修正TOPSIS及其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06期
4 胡鞍钢;马伟;王一丁;童旭光;;青海省投资环境研究[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赵前;焦捷;王以华;;中国省际科技竞争力评价——基于超效率DEA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6 王慧;王凤云;;河南省区域经济竞争力比较与发展对策[J];中国青年科技;2008年05期
7 芦岩;陈柳钦;;国内区域竞争力研究综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赵玉芝;董平;;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综合评价——以江西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2年06期
9 马永刚;陈默;;物流业的理性增长和非理性扩张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36期
10 郑锋;;区域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途径探讨[J];中国市场;2008年4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乐;刘俊芳;;内陆开放型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体系及实证分析——基于重庆与非沿边地区的比较[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宏丽;郭英;;重庆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现实比较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杨英;;粤港合作必须把握的香港几个尚未被充分关注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及“软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马远军;胡忠行;章明卓;李凤全;;城镇群竞争与共生的作用机理分析[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孙垂凤;李雪晶;;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郑时;郑文;金霞;;基于模糊神经控制的区域经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赵宇;王晶华;黄思明;陈晰;杨国梁;陈伟;袁莉莉;郭光;;基于后评估的科技成果评价导向模拟分析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9 魏静;孙慧;;新疆十五个地州市对外开放水平比较分析——基于主成分方法和系统聚类方法分析[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启程;基于知识的中国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2 党蓁;政府扶持型创业体系及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建仁;区域科技竞争力理论及其在中部六省会城市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笪可宁;小城镇核心竞争力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谢立新;区域产业竞争力论——以泉州、温州、苏州三个地级市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明中;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黄宏亮;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郑建平;国际资本流动的产业分析:动因、作用及其机制[D];复旦大学;2003年
9 周国红;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群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以浙江省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10 严汉平;西部经济发展中制度因素分析与制度创新主体角色定位及转换[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秋月;开放条件下浙江省产业安全分析[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继锴;基于外贸依存度的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3 贾相如;中部省会城市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综合实力相关性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4 金沙沙;科研项目管理质量成熟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5 刘瑞娟;辽中南城市群与产业群关联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曾璐;区域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詹美燕;地方文化产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秀玲;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肖梦;中国三大城市群九城市竞争力演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10 赵静;泛长三角区域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学范,冯煜;科技实力分析刍议[J];生产力研究;1996年05期
2 岳朝伟;;山东省经济外向度的多视角测评与建议[J];山东经济;2007年06期
3 沈利生;论外贸依存度——兼论计算外贸依存度的新公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4 王应明,徐南荣;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工业经济效益[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2年04期
5 李明远;多指标决策与评价的新方法——主成份投影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0年05期
6 秦寿康;主成分价值函数模型及评价方案择优方法[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1年04期
7 徐朝晖,赵伟;中国区域经济国际开放指数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5年17期
8 陈民恳;郑如莹;;基于全局因子分析的地区经济发展潜力研究[J];统计教育;2008年12期
9 邱丕群,刘茵;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潜力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预测;2001年03期
10 魏立桥;甘肃省2001—2015年经济增长潜力分析[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彦云;21世纪的中国: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J];中国统计;2001年01期
2 谭刚,陈秀珍;香港的国际竞争力[J];开放导报;2001年Z1期
3 ;积极推动国际竞争力研究[J];开放导报;2001年Z1期
4 赵彦云,王仁曾,宋海岩;一体化过程中的欧盟服务业国际竞争力[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李慧玲;关于提高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辽宁经济;2002年03期
6 杜永美;我国国际竞争力差距在哪里[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10期
7 陶田;关于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廉价劳动力打造不了国际竞争力[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3年11期
9 王丽萍;李创;汤兵勇;;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汤跃跃,张毓雄;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J];商业时代;2005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汪涛;赵彦云;;中国国际竞争力排名的预测[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2 孙治宇;;影响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研究——基于产品技术结构视角[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鲁建华;;序[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4 柴小青;;WEF和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途径初探[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田启波;;略论WTO与深台经贸关系的发展[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吴景勤;;提高中部地区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的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凌林;充分发挥自我优势 增强国企国际竞争力[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裴s,
本文编号:1517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1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