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模式和创新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7 22:21

  本文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未利用地 SWOT分析 开发利用模式 管理创新 出处:《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科学合理开发未利用土地,可进一步优化区域土地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土地效益,是统筹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破解土地供需两难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国土均衡开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未利用地资源作为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优势和潜力,进行高效生态集约开发利用,已经被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定位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拓展全省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搭建区域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手段,对于推动黄河三角洲濒海经济带的建设,促进环渤海经济区的形成,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晰地认识未利用地资源禀赋特征,正确选择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模式和管理创新机制非常重要,对完善对利用好现有土地资源,实现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管理制度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核心城市东营市未利用地资源为例,以实现未利用地资源生态、高效、集约以及可持续开发利用为目标,运用SWOT分析方法解析开发利用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提出区域未利用开发利用战略性方向;在采用规划控制分区法确定土地的主要用途后,微观上选择典型区块,根据土地用途对土地质量的要求,逐一地块进行比配和量化,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等级,开展了未利用地宜建性适宜度评价;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查阅分析法,解析了目前未利用地农业开发的主要模式;采用理论分析方法探讨了管理创新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以东营市为代表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及其自然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区位优势突出,开发优势明显;但区域土壤盐渍化较严重,淡水资源日趋短缺,工程地质条件差,土地利用强度比较低,节约集约利用难度大,生态环境整体脆弱。区域未利用地开发优势突出,劣势也比较明显,机遇和挑战并存。充分发挥本身优势,积极利用难得的发展机遇,正视挑战,弱化劣势,坚持生态、高效、集约开发利用宝贵的未利用地资源,可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2)本地区未利用地农用地开发存在明沟改碱、竖井排水改良、台田“上农下渔”综合开发、稻改、淤灌改良、暗管改碱开发、综合治理等七种模式,暗管改碱和综合治理将是未来主导开发利用模式;湿地保育将是今后一项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生态用地模式。而基于未利用地适建性评价,东营市万亩以上未利用地中,很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开发的地块为第1、10地块,适宜作为建设用地开发的地块为3、9、11、13、14、15、17、20、25地块,本着适度开发的原则,结合东营市“十一五”规划,建议主要开发第1、10地块作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建设开发利用首选模式是临港工业区用地模式和高新技术产业区用地模式。 (3)依据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独特禀赋特点,简化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创新管理体制和机制,构建市场化投资机制和奖励机制,开展指标跨区交易和使用,遵循生态、集约、高效成片规模和滚动开发利用机制可作为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策略进行探索。 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战略的制定、区域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及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凌云;;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主要改良措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2 夏方舟;夏菁;严金明;;基于系统决策理论的未利用地开发利用政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3 刘长胜,卢伟,金晓斌,周寅康;GIS支持下土地整理中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以广西柳城县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4 尹功成;日本国土的土地利用概述[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5 史同广;郑国强;王智勇;王林林;;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6 朱成立;侯淑楠;忻海飞;;江苏省宜农未利用地开垦土壤改良模式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0年02期

7 白天;;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的SWOT分析及发展战略[J];管理世界;2010年04期

8 徐德明;;推进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利用 支撑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开发利用试点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通讯;2012年06期

9 喻锋;;对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11年10期

10 赵振华;荆浩森;李生清;李念春;韩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1544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44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