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污染排放增长存在内生收敛吗

发布时间:2018-03-01 15:24

  本文关键词: 污染 收敛 经济增长 空间溢出 出处:《统计研究》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污染排放增长的收敛性及污染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污染排放的预防效应和规模效应,并考虑了污染排放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验证了这两种效应。基于2002—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经验分析表明:1污染排放增长存在绝对收敛和规模效应;2污染排放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污染排放增长与周边地区显著正相关;3地区之间的污染排放增长存在着明显的策略性互动;4污染排放增长与地区的期初条件密切相关。本文认为污染排放收敛和规模效应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机制,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协同应成为污染联合治理的主导力量。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vergence of pollution emission grow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emiss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investigated from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e preventive effect and scale effect of pollution emission are demonstrated on the basis of neoclassical growth theory.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pollution emiss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285 cities at prefectural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02 to 2012, it is shown that there is absolute convergence in the growth of pollution emissions at 1: 1 and a significa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pollution emissions with scale effect. There is obvious strateg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of pollution emissions and the increase of pollution emiss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4. The increase of pollution emiss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itial conditions of the region. Scale effect i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o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ordination based on marketization should become the leading force of joint pollution control.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分类号】: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志鹏;刘卫东;刘志高;王蓓;;中国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区域差异与收敛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2 马丽梅;张晓;;中国雾霾污染的空间效应及经济、能源结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4期

3 张可;汪东芳;;经济集聚与环境污染的交互影响及空间溢出[J];中国工业经济;2014年06期

4 潘文卿;;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5 王娟;张克中;;中国省域碳排放趋同与经济增长[J];经济管理;2014年06期

6 许广月;;碳排放收敛性:理论假说和中国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素凤;;中国省域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协整研究: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2 杨骞;刘华军;;中国碳强度分布的地区差异与收敛性——基于1995-2009年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12年02期

3 陈伯军;赵净;;低碳经济的概念演变及现状与趋势的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涂正革;谌仁俊;;中国碳排放区域划分与减排路径——基于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5 齐元静;杨宇;金凤君;;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及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3年04期

6 韩峰;柯善咨;;追踪我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来源:基于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的综合视角[J];管理世界;2012年10期

7 王树锋;孙鹏;;农垦系统污水处理政策机制探讨——以黑龙江垦区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5期

8 曹广喜;李倩;;亚太八国碳排放收敛性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07期

9 李涛;陈碧琴;何雪峰;;技术存量效应、真实效率追赶与中国低碳TFP核算——基于RAM与序列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3期

10 于维洋;赵会宁;;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河北省碳排放量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吴振信;闫洪举;;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环渤海经济圈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涛;节能减排管制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浩然;中国城市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2年

3 贺红兵;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许广月;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周茜;行业特征、知识外部性与企业自主创新[D];暨南大学;2012年

6 张唯实;软投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9 龚海林;产业结构视角下环境规制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王佳;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焕;中国金融集聚发展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2 姜建英;软投入视角下的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杜颖;中国省际碳生产率的空间依赖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谢玲淋;基于空间计量的中国省域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霍婷;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与污染物排放:差异及其相互关系[D];重庆大学;2012年

6 石晶;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及证书交易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7 王哲如;我国工业部门碳排放量影响因素及收敛性的实证分析[D];华侨大学;2012年

8 万海明;基于主成分和小波分析方法的工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用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9 邢世琦;我国省际碳排放强度随机收敛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10 杨永亮;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善同;侯永志;;中国大陆:划分8大社会经济区域[J];理论参考;2004年07期

2 师博;张良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收敛性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02期

3 陈耀;陈钰;;我国工业布局调整与产业转移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10期

4 穆从如,王景华;晋陕蒙接壤地区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目标[J];地理学报;1995年06期

5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6 周静;杨桂山;;江苏省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J];地理研究;2007年05期

7 高爽;魏也华;陈雯;赵海霞;;发达地区制造业集聚和水污染的空间关联——以无锡市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8 吴玉鸣;田斌;;省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及其决定因素——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9 林巧莺;福州市水环境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地理;2003年03期

10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允卫;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定;范宪伟;韩金雨;高峰;;生态足迹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2年22期

2 ;兼顾社会和环境以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挑战[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44期

3 何正霞;;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4 高蓓蕾;;江苏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09年06期

5 刘瑞;王文文;刘笑;张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11期

6 余亚东;胡山鹰;陈定江;沈静珠;金涌;;中国1982—2006年间的经济增长生态指数[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7 杨帆;中国经济增长的生态视角与环保产业[J];特区展望;2002年11期

8 何蓓蓓;梅艳;;江苏省生态足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资源科学;2009年11期

9 林伯强;孙传旺;;如何在保障中国经济增长前提下完成碳减排目标[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10 范秀英;经济增长不能等同于社会发展[J];农业与技术;199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伯进;;论环境优化经济增长及其实现战略[A];2008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8年

2 丁咏梅;李寿贵;武雪菲;;环境与经济增长关联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A01系统工程[C];2014年

3 李瑛珊;周梁;;珠海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基于库兹涅茨曲线[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4 马俊;;西部环境与经济增长[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5 王兴杰;;中美日经济增长及其资源环境成本比较与建议[A];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三章)[C];2014年

6 安和平;;贵州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7 刘幸菡;吴国蔚;;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及其在中国的实证检验[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8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9 吴海鹰;张盛林;;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A];西部发展评论(2005年第2期 总第16期)[C];2005年

10 蒋妮姗;李新;;苏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宗建树;实现历史性转变: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齐建国 韩胜军;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召开“经济增长与环境”课题组第三次会议[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赵伟 德安县委书记;以科学发展观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N];九江日报;2008年

4 渤海大学 潘爽;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N];山西青年报;2014年

5 辛文;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陈颐;经济增长和气候改善可实现双赢[N];经济日报;2014年

7 记者  万京华 通讯员  王顺华;环保产业成莱芜市经济增长新亮点[N];莱芜日报;2006年

8 陈谦;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古文洪 顾立林;环保产业成为河南省新的经济增长点[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10 记者  张鸣岐 武志成;加强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N];天津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伟;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陈建强;新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3 杨思思;中国FDI、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李上红;环境污染与随机内生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苏明;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魏斌;政府、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D];吉林大学;2014年

7 高铜涛;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数量关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8 吕莉;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9 李娟;河北省经济增长与工业污染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2年

10 俞焕;浙江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52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52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