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可达性视角下中心城市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以浙江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4 18:43

  本文选题:可达性 切入点:辐射场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综合交通网络演进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对于中心城市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具有重要影响。在Arc GIS10.0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通过城市综合影响力指数和场强、场能模型对2005,2014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辐射场时空格局演变进行测度研究,并对腹地划分、扩展趋势及偏移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和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浙江省总体空间场能不断提高,但中心高于外围、干线高于周边以及北部高于南部等区域差异现象明显;(2)以杭州为枢纽的高铁网络成为场能集聚新高地,空间场能呈现以"X"型高铁线为骨架的新型分布格局;(3)杭州、宁波以及金华等地市具有较高腹地偏移度,其腹地超出自身市域并延伸袭夺周边相邻乃至非相邻地市腹地范围;(4)大部分地市腹地与政区范围吻合度较差,少数地市"小马拉大车"现象突出,腹地与政区匹配关系的研究可为浙江省重构城市经济功能区划和指导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Abstract]:The space-time compression effect caused by the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traffic network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volution of space-time pattern of radiation field in central city. Supported by Arc GIS10.0 spatial analysis module, the influence index and field strength of urban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are obtained. The field energy model measures and studies the evolution of space-time pattern of radiation field in 11 cities of Zhejiang Province in 2005 and 2014, and analyzes the division of hinterland, the trend of expansion and the degree of migration. It is found that: 1)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raffic network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he total spatial field energy of Zhejiang Province is increasing, but the center is higher than the periphery, the trunk line is higher than the periphery and the north is higher than the south. The spatial field can present a new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X" high-speed railway line as the skeleton.) Hangzhou, Ningbo, Jinhua and other cities have high hinterland migration. Its hinterland is beyond its own city area and extends into the surrounding neighboring and even non-adjacent cities hinterland. (4) most of the hinterland of the prefecture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are in poor agreement,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ny pulling cart" in a few prefectures is prominent. The study of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interland and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Zhejiang Province to reconstruct urban economic functional zoning and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706)
【分类号】: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伯娜;殷李松;万春林;;中国四大地区间就业格局演变研究[J];财贸研究;2014年03期

2 伯娜;殷李松;贾敬全;;中部地区内外就业格局演变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9期

3 张荣天;张小林;李传武;;县域城镇空间格局演变及其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溧水县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3年02期

4 周加强;;山东省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尚正永;张小林;卢晓旭;周晓钟;;基于可达性的城市功能用地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6 刘楠;谢永生;索改弟;景民晓;陈磊;;基于ESDA的陕西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变[J];水土保持研究;2014年03期

7 殷李松;卓翔芝;;东部地区内外就业格局演变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魏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城建问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1年09期

9 青舟;;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J];城市观察;2009年02期

10 毛丽敏;秦诗立;;科学选择和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J];浙江经济;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许继琴;;宁波中心城市及其开发区的职能定位与互补[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戴园晨;杨明远;赵德久;;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心城市[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左文芳;陈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为例的分析[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4 耿乃国;由雷;;基于产业特征视角的沈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策研究[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李正军;;沈阳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路径分析及对策[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兴中;;中心城市经—贸机制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理论[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肖波;跨区域 中国经济格局演变路线[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张可杰;为建设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献智出力[N];孝感日报;2010年

3 记者 林阿玲;我市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中心城市片区改造[N];闽西日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郑金富;完善城市功能 做美中心城市[N];闽北日报;2013年

5 龙仲平;共筑“中心城市梦”[N];襄阳日报;2013年

6 首席记者 李菲;加快三片融合中心崛起步伐 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N];绍兴日报;2013年

7 襄阳 工学博士后 张华;中心城市智慧气质浅析[N];襄阳日报;2013年

8 记者 李晓萌;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创造最安全环境[N];长江日报;2013年

9 记者 宁波;打造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副中心城市[N];孝感日报;2014年

10 通讯员 曾德强;中心城市面貌不断改观[N];安康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勇;中心城市经济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红刚;济南市城区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颖;南阳构建豫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迎春;基于ESDA-GIS重庆区域性中心城市空间优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6年

4 沈钰梅;基于中心城市视角的杭州都市圈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5 林奇涵;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功能组织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由雷;国家中心城市的产业特征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3年

8 李世兰;开放体系下的中心城市流通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杜红;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戴梦莹;中心城市集聚与扩散运行规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668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668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