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贵州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度与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6 13:06

  本文选题:有色金属产业 切入点:产业竞争力 出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促进有色金属产业集聚是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准确测度和把握有色金属产业集聚与贵州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把贵州省放在西部九省中进行对比分析,选取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集聚度,选择企业数量区位熵反映矿产资源产业区域集聚度,选取产业产值区位熵反映有色金属产业经济集聚度,而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则选取产值利润率借以反映。具体实证数据均来源于西部9个省份的2013统计年鉴与2013年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存在诸如区域集聚、经济集聚不足,产值利润率低下,产业集聚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等问题。最后提出提升贵州省有色金属产业竞争力的相关政策建议。
[Abstract]:Promoting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ccurately measure and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Guizhou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The quantitative location entropy of enterprises is chosen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dustry, and the location entropy of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to reflect the economic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is reflected by the profit margin of output value. The specific empirical data are from the statistical yearbooks of nine provinces in the west and the yearbooks of China's nonferrous metals industry in 2013.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concluded that Guizhou Province. Provincial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ies exist such as regional agglomeration,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economic agglomeration, low profit rate of output value and difficulty i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on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in Guizhou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广西区经委“广西矿业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对矿业可持续发展影响的研究”项目
【分类号】:F426.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建军;胡晨光;;产业集聚的集聚效应——以长江三角洲次区域为例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2 张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J];中国软科学;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产业集群与县域工业园区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王先庆;武亮;;服务业集聚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州批发零售业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赖作莲;;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陈柳钦;;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多元战略[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倩;方玲;;皖江城市带制造业空间集聚度实证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林洁华;;现代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J];财经界(学术版);2012年06期

8 左和平;;全球价值链下特色产业集群升级机理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4期

9 魏强劲;西部贫困地区产业集群理论应用研究——以三峡库区万州皮革产业发展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Mechanism of Agglomerating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pace: A Case Study on Shenzhen[J];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颖颖;张仁开;;科技创新促进上海区县转型发展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群英;;技术转移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分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李明;;廊坊市家具制造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A];2010·中国·廊坊基于都市区辐射功能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同城全面对接暨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C];2010年

4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容志;胡蓓;;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及民营企业家创业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秦敬云;王敏;文礼朋;;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工业产业集聚演变趋势的比较研究——2000-2011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7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王珍珍;陈功玉;杨继福;;嵌入GVC的我国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双钻石模型”[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9 代月平;孙捷;李岩;;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高技术产业运营能力评价[A];中国企业运筹学第九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魏来;消费类产品产业链价格波及效应与应对管理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韩明华;基于情境分析的集群企业知识转移机理与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张洁;综合比较优势视角下的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叶征;中国软科学的发展(1978-2010)[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郭青俊;中国人造板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张敏;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韦伯疑问和中国的奇迹——自宋以来的长期经济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3 陈建军;胡晨光;;长三角的产业集聚及其省区特征、同构绩效——一个基于长三角产业集聚演化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4 张小蒂;李晓钟;;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5 冼国明;文东伟;;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年12期

6 苗长虹,崔立华;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7 黄曼慧,黄燕;产业集聚理论研究述评[J];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刘乃全;产业聚集理论及其发展[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9 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J];世界经济文汇;2003年02期

10 宋可;胡汉辉;;产业集聚的形成:一个历史与预期模型的扩展[J];统计与决策;201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仁化县人民政府县长 吴玉环;提高铅锌产业集聚度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N];韶关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574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74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a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