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玉米品种“盛玉99”技术扩散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玉米品种 切入点:技术扩散 出处:《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一方面,我国粮食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另一方面,我国耕地数量质量逐年衰退、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再加上我国粮食工业面临外资垄断,国外种业企业对国内种业企业不断冲击。这导致粮食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提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支撑,培育推广良种,优化粮食品种结构,着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2013年,以习近平主席为领导核心的新一届中央政府更加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提出“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保持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重要指示。在当前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增产的潜力有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还是加快良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已有耕地面积的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发展地方粮食生产,全力确保地方粮食安全。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种业发展也更加依赖于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种子企业只有了解新品种扩散的规律、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开展推广活动以及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商业化前景的优良品种,以品种优势带动产品优势,进而形成企业优势,实现自身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的切入点以及整个研究思路等;第二部分,理论基础。对研究时用到的技术扩散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进行简单的梳理,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为更好地对“盛玉99”农业技术扩散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玉米品种技术扩散现状。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玉米种业、玉米育种技术及玉米品种扩散的情况,以及在整个大背景下达州市农科所“盛玉99”玉米品种的研发及其扩散情况。初步预测农业技术扩散的轨迹,为下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四部分,地方性玉米品种技术扩散时空规律分析。第一节运用“S”曲线模型等回归方法对以达州市农科所为扩散源,“盛玉99”良种玉米为扩散技术的扩散时间规律分析,构建了玉米良种技术扩散在区域内、区域外、整体模型。并对其扩散速度、扩散时间、扩散轨迹进行分析研究。第二节运用相关分析法,对玉米品种在区域内扩散的空间规律进行分析;第五部分,第一节主要从区域经济环境、区域自然条件、区域技术环境、区域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区域社会环境五个方面分析影响“盛玉99”良种玉米扩散的宏观因素;在第一节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盛玉99”良种玉米在区域内扩散的微观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了解影响其扩散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制,以此为提高扩散效果寻求对策。本研究主要结论为:(1)地方性品种时空扩散有一定的规律。具体表现在,新品种扩散会经历个体扩散到区域扩散过程,个体扩散会经历认知,说服,决策,实践,确定5个阶段,区域扩散轨迹符合“S”曲线;新品种在空间上扩散符合渐近扩散,同时符合等级扩散。(2)品种技术扩散受到技术本身的优势,区域经济环境、自然条件、技术环境、推广制度、社会文化等宏观因素,农户受教育程度、获取信息渠道、预期新品种经济效益、价格等微观因素的综合影响。(3)政府和市场的联合驱动是技术创新扩散的重要力量。(4)品种扩散中选择意愿与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差异,影响选择意愿的因素可归结为农户自身的、内在的属性;影响选择行为的因素可归结为外在的、已经存在的属性。综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1)改变观念,遵循扩散规律科学有效地推广;(2)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户选择新品种进而促进扩散;(3)完善、创新技术扩散途径,健全推广机制;(4)继续完善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为推广创造健康的技术、社会环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2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勇;玉米品种选择八注意[J];中国供销商情;2004年12期
2 韩玉;王艳华;王成林;;购买玉米种子应注意哪些问题[J];农民致富之友;2006年03期
3 王鹏程;李丹;范俊英;王骞;王艳聪;;对吉林省玉米生产的问题分析和建议[J];吉林农业;2010年12期
4 ;27个玉米品种被农业部限令年内退出[J];中国种业;2011年05期
5 佟屏亚;墨西哥——玉米之乡[J];世界农业;1982年02期
6 任志,佟屏亚;重视玉米生产 发展综合利用[J];农业科技通讯;1985年04期
7 佟屏亚;;玉米的综合利用及其发展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1985年02期
8 张子宽;;我省玉米品种的演变及展望[J];种子世界;1991年10期
9 石桂春,赵明;论玉米在吉林省的战略地位及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途径[J];玉米科学;1993年01期
10 阙金华;;新审定通过的玉米品种[J];农家致富;2007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鹏飞;王甜甜;毛培;罗梅浩;;不同玉米品种丁布含量及其与抗螟性的关系[A];华中昆虫研究(第八卷)[C];2012年
2 刘祖荫;;发展玉米的加工利用技术提高玉米的综合经济效益[A];食品论文汇编[C];1985年
3 王春虎;陈士林;董娜;蒋爱凤;;豫北平原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4 王宇翔;;玉米后期倒伏的易损性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红艳;;玉米品种精细化布局气象服务技术[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6 刘治先;;我国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刘治先;;优质专用玉米的发展策略[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8 孙世贤;;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玉米生产问题[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9 刘翔;许志刚;;玉米品种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研究[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李鲁华;柳延涛;吕新;朱江;;绿洲玉米生态适应性的研究[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吉林食品行业管理办公室调研组;吉林玉米大省做大玉米文章[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2 记者 孔非;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博览会九月在长举行[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秦洪湖 通讯员 赵中文 肖 松;为了金色玉米香飘世界[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石岩;玉米品种多 购买早筹划[N];河南科技报;2006年
5 杨婷;国家3亿补贴玉米良种玉米价格将上扬[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6 孟宝林;玉米行情看好 今年庄稼咋种[N];牡丹江日报;2006年
7 吴守祥;玉米行情火爆的背后[N];期货日报;2006年
8 吉林粮食集团副总经理 姜建华;玉米价格稳中走高[N];期货日报;2006年
9 李茜;玉米投资正当红[N];上海金融报;2008年
10 才春林;笋玉米因专用而身贵[N];农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红良;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产量和氮效率的变化趋势[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2 张红伟;玉米耐低磷的种质资源评价及耐低磷的遗传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年
3 刘永花;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积温需求定量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4年
4 岳辉;玉米自交系低磷耐性遗传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5年
5 李春辉;玉米高密度重组图谱构建及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6 高庆华;玉米低植酸基因的初步定位和转育应用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李圣彦;玉米萜类合成酶基因TPS10表达调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8 翟立超;玉米品种竞争能力的评价与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9 曹国鑫;小农户粮食作物高产高效技术应用限制因素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毛欣;玉米芽种钵盘精量播种机理与装置参数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瑞;黄芪绿肥的品质评价及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2 江帆;复合Bt cry1Ac和cry1Ie抗虫玉米抗螟性及其在IRM中的作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李秀秀;玉米耐低氮杂种优势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4 高杰;不同玉米品种的适应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刘欢;陕西及山西不同地区玉米营养价值检测与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李瑞敏;高地隙玉米喷雾机施药装置的设计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7 白翠莹;玉米ZmPROPep1基因转化及转基因抗病聚合育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吴文丽;施用三种肥料对不同复垦年限土壤Hedley磷形态及玉米产量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叶慧香;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10 殷鹏程;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8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