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 切入点:高职教育 出处:《教育与职业》2015年3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在分析当前高职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的重要性,并以当地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为例,论述了开展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最后探究了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策略。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alent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necting with regional economy, and takes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graduates of local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y, and finally probes into the ideas and strategies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nomy.
【作者单位】: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宋锦刚;神红玉;;基于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3年10期
2 陈锡宝;朱剑萍;;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05期
3 胡世明;;“三层对接”探索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锡宝;朱剑萍;;高职校企合作的核心价值与文化认同[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6期
2 傅昭;;“三层对接”:高职学院办学特色的求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3 王君;高建中;卢侠;;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缺陷刍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3期
4 李松柏;刘义伦;;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企业实践阶段本科培养方案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兰先芳;;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制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2年11期
6 焦明连;;卓越测绘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研究[J];北京测绘;2012年06期
7 张利分;;职业教育“三对接”的实践与思考——以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22期
8 卢侠;王君;;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牛莉莉;姚卫新;;如何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培养卓越艺术设计人才[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刘义;;校企合作制度化的系统论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2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胡海青;经济利益、价值恰当与企业参与[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陈金秀;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施雨;高职院校企合作机制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爱玲;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3 焦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4 史翠清;乌海市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陈树耀;中职学校办学的区域特色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6 冯丹丹;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机制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冯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郭美英;试论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邓志良;宋建军;;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结合为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4 付子顺;;高职经贸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10期
5 田明山;白士强;;高职高专院校推行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年18期
6 许标;吴春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分析与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2008年06期
7 刘凯;黄亚东;;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8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8期
9 沈洁颖;;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牧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评介[J];学术研究;2003年04期
2 黄道平 ,王玲仙;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4年09期
3 闵素玲;加强区域文化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莫青平;杨海霞;;发展区域经济联合与协作是统筹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苑全驰;我国经济政策的走向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J];江南论坛;2005年03期
6 徐长玉;;“十一五”期间延安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李明;;《区域经济与政治文明论稿》自序[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薛;;《区域经济论丛(三)》正式出版[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李传伟;;浅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效益与公平的关系[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10 李小云;曲长祥;;以特色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刍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碚;;关于中国区域经济的若干理论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区域经济合作——探索与发展——“2012·学术前沿论坛”北京区域经济学会专场综述[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下)[C];2013年
3 王铮;李宪振;;2007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及调控对策[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丁谦;曾庆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的基本形势分析[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世红;王跃德;;粤东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杨淑芳;林宝志;;论高速公路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09)[C];2010年
7 施均显;;广西地方志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10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全国工商联纺织商会会长、中国经纬集团董事局主席 陈经纬;民营企业应积极投身区域经济合作[N];人民政协报;2006年
2 记者 刘国华 狄文君;区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大连开讲[N];辽宁日报;2009年
3 龙超领;区域经济发展之影响因素论析[N];贵州民族报;2010年
4 广西检验检疫局 黄涛;发挥质检职能作用 促进区域经济合作[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记者 薛志伟;2011年 西部百县镇领跑区域经济发展[N];经济日报;2012年
6 ;区域经济强县的新跨越[N];日喀则报(汉);2012年
7 本报区县部记者 编辑整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动区域经济发展[N];太原日报;2012年
8 记者 武永召;邯郸市政协强力助推区域经济提升[N];人民政协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唐元贵;厚街 两调整两提升 培育创新型区域经济[N];东莞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任红芳;找准突破口促进区域经济发展[N];阿克苏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坤;发展中国家参与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8年
2 尤丽亚;中俄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徐燕竹;基于GIS的我国区域经济板块差异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汤e,
本文编号:15910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591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