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网络结构及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4 17:47

  本文选题:经济联系 切入点:社会网络分析 出处:《经济地理》2017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交通快速化发展背景下,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以来海西区市域经济网络联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西区区域经济联系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联系逐渐向多向化、稠密化、纵深化、均衡化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温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网络中心,丽水、衢州、鹰潭、梅州、潮州等设区市则处于网络边缘;(2)E-I派系结构分析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海西区4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派系结构"但有缓和趋势,经济联系由封闭逐渐趋于开放,各省份间经济溢出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QAP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空间近邻、时间距离等因素对海西区经济网络联系有显著影响。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rapid traffic development, 20 cities in the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of the Straits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rban economic network connection in Hercynian since 2007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density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nnection in the Hercynian region is increasing and the network connection is becoming multi-directional. In the direction of density, depth, and equalization,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core edge" has formed in space. Fuzhou, Xiamen, Quanzhou, Zhangzhou, Wenzhou and other districts and cities have always been in the center of the network, Lishui, Quzhou, Yingtan, Meizhou, etc. On the other hand, Chaozhou and other cities are on the edge of the network. The analysis of the clique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re are obvious "administrative factional structures" among the four provinces in the Hercynian region, but there is a tendency of relaxation, and the economic ties are gradually opening from the closed to the open. The results of QAP analysis showed that income level, urbanization level, spatial neighbor and time distance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economic network in Hercynia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45) 福建省公益类优先领域重点项目(2018R1101) 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2013WYM0075) 韶关市哲学社会规划课题(Z2016011)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加强闽港澳合作 推进海西区建设——记福建省与部分港澳代表委员北京座谈会[J];政协天地;2007年04期

2 葛佳;;海西区建设将迎来新发展[J];金融经济;2009年11期

3 杨海霞;;基建先行 海西区发展全面提速[J];中国投资;2009年08期

4 韩维华;石正方;;发挥社团组织在海西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J];两岸关系;2010年09期

5 杨溪峰;;倚重台商加快“海西区”建设[J];决策与信息;2010年07期

6 刘阳;;浅谈温州参与海西区金融合作的策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10年03期

7 翁新汉;;扩大消费需求 促进海西区经济发展[J];求实;2010年S2期

8 林昌华;;海西区域产业合作一体化发展路径探讨[J];中国物价;2011年09期

9 江振娜;;区域品牌带动海西区区域创新的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09期

10 冯静;;打造新闽商文化 推进海西区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非;;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海西区先行先试[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林金清;抓住重要机遇期 融入海西区建设[N];中国邮政报;2012年

2 万自明 刘东峰;早日打通“快车道” 加快融入“海西区”[N];梅州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刘晓午;卢展工情动福建:再望“海西区”[N];中国经营报;2007年

4 刘晓午;台湾选举尘埃落定 “海西区”瞩望破茧[N];中国经营报;2008年

5 王义伟;“海西区”的未来不可限量[N];中国商报;2009年

6 记者 林世雄 赖文忠 通讯员  刘频 何华祥;打造海西区域大通关[N];福建日报;2007年

7 记者 张建琛 通讯员 刘频;海西区域通关辐射重庆[N];科技日报;2009年

8 记者 顾一琼;七宝打造上海西区“商务门户”[N];文汇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慧颖;海西区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试验场”[N];经济参考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慧颖;台湾应在海西区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邱岳;基于腹地视角的海西区城市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艳军;海西区产业结构趋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继扬;科学发展观区域实践探索[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122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6122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f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