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丝路经济”视角下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发布时间:2018-04-10 13:26

  本文选题:丝路经济 + 科技创新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7年02期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科技创新作为"丝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备受关注,青海省作为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其科技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特点,从科技创新过程着眼,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行了一定延伸,拟构建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一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3年至2014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为青海省推进丝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投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仍亟需改善。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lt and Roa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driving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Silk Road econom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 bridge and link running through the north-south Silk Roa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Qinghai Provinc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c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extends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sets up an index system for evaluating the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evaluated synthetically by using AHP-grey relational degree evaluation model.It is found that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shows a rapid development trend and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from 2013 to 2014, which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n Qinghai Province.But i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npower investment and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and other aspects are still in need of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
【基金】:青海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科技支撑的对策研究》(批准号:2015-ZJ-6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林杰;;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实证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11期

2 刘树林;庞东鑫;;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2期

3 李高扬;刘明广;;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J];商业时代;2011年05期

4 潘云文;;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5 汪涛;刘婧;;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12期

6 徐尚荣;;基于熵值法的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徐光耀;杨超;;全球国家创新能力评价差异分析——兼论中国创新的位置[J];科学管理研究;2014年03期

8 刘耀彬,王启仿,宋学锋;转型时期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年09期

9 傅为忠;章莉;黄艳华;;安徽自主创新试验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8期

10 邵冬;张冬丽;;基于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中国地区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淑玲;檀壮;;青岛创新能力评价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6:区域创新与绿色发展(Ⅰ)[C];2014年

2 贾传亮;陈安;朱美琳;;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赵晓莉;专家为济南支招[N];济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谭恒;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徐大可;中国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影;延边州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朱强;专利视角下的太原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中北大学;2016年

3 杨洪颖;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西部地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周欣;上海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5 单东方;新常态下山西创新能力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健;沈阳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梁晓霞;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8 李长松;辽宁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9 黄艳艳;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2年

10 赵敏;山东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731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31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9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