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
本文选题:区域经济发展 + “十二五”回顾 ; 参考:《改革与战略》2016年03期
【摘要】:"十二五"期间,我国四大区域经济总量表现为"东部大,中部、西部和东北小",在全国所占比重是"东部比重下降,中部、西部和东北上升",增速表现为"东部放慢,中部、西部和东北加快"的态势。总体看来,四大区域相对差距缩小,但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要积极抓住机遇,科学应对挑战,构建"4+2"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打造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战略区域,严格环境保护,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规范经济活动调控方式,促进区域发展。
[Abstract]: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total economic volume of the four major regions in China was "large in the east, small in the central, west and northeast", and the proportion in the whole country was "the proportion of the eastern, central, western and northeast increased," and the growth rate was "the eastern part slowed dow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country decreased,"The western and northeast speed up the "situation."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lative gap among the four regions is narrowing, but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still exists.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seize the opportunities, scientifical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and construct a new patter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42".We should build a new strategic region to support the sustained economic growth of our country, strictly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rbanization, standardize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君乐;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前线;2001年07期
2 钱松;木业区域经济的是与非[J];中国林业;2001年18期
3 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07期
4 丁乃今;;鸡西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5 封颖;;对区域经济管理的建议[J];中国经贸;2001年05期
6 白井文;;论网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兼析广东省通过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南方论刊;2001年03期
7 钱党珠,潘晓棠;推动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协调发展[J];发展论坛;2002年01期
8 鲁敏,袁新;我国区域经济与区域市场的发展[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9 郭巍杰;试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10 许兴莉;中小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J];上海综合经济;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荔;;品牌资本运营与区域经济发展——兼述山西品牌的没落和缺失[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沈洪;;商洛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金融支持研究[A];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届金融征文评选集[C];2004年
3 蒋正华;;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加快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4 林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东西部关系问题[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6 陈晓娟;;成都市金牛区区域经济调查报告[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张锋;杨凡;田敏;;川渝两地城乡统筹与区域经济[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玫玫;;论地方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作用[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邱志忠;;绿色生产力与区域经济[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一届年会专辑[C];2000年
10 林宝志;;浅谈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影响[A];公路交通与建设论坛(2011)[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临安市委副书记、市长 王坚;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N];中国贸易报;2001年
2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3 马莉;上海合作组织迈向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3年
4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5 陈元杰;发展区域经济必先强基础[N];经理日报;2004年
6 记者 任春;我国与欧盟建立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机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徐庭娅;上合区域经济合作具五大优势[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记者 苗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级会议十月召开[N];财会信报;2006年
9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10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李钢 刘华芹;加速推进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永铭;跨国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刘豫川;论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3年
3 朱容;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4 谷国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6 周旬;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利用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毕乐强;区域经济外部效应及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鲍丰彬;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文星;地方政府间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频;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生产力[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莉;区域经济合作的安全收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岩;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海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4 罗远鹏;区域品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1年
5 沈洁;湖北省区域经济空间分异与驱动力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波;乡镇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定位及其作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7 袁伟彦;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初探[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晓丹;网络经济环境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9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10 陈素香;我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地方政府行为[D];汕头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2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42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