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区域经济论文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05:05

  本文选题:地方政府债务 + 区域经济增长 ; 参考:《深圳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政府举债能否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话题一直争论不休,尤其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爆发的世界性债务危机事件、2009年始于希腊的欧债危机、2013年7年因债务问题引起的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底特律市政破产、以及2013年10月美国政府关门所引发的债务上限提高等事件,一次次将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近几年我国各级政府债务的快速膨胀,已引起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以致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进一步指出,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将“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列为2014年我国经济工作的六大任务之一。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预算法》修正案,再次强调要控制地方债务风险,要求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们认为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研究的基本逻辑是先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然后反过来分析经济增长放缓对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影响,理论上以及数值模拟预测都表明经济增长一旦放缓,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此接下来的问题就涉及到该如何评价以及防范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对国外与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将理论方面研究与争论概括为政府举债有利于经济增长、政府举债长期甚至短期都不利于经济增长、政府举债对经济增长影响是不确定的三个观点。实证方面的研究主要就政府债务阈值的检验及争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评价。对于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从政府债务的分类与债务规模的估计、我国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原因及风险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国内有关政府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中的不足。其次,在阐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发展历程及演变的基础上,本文从两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一是从短期来看,地方政府举债会影响区域消费和区域投资,进而影响区域经济;二是长期来看,地方政府举债会影响区域资本存量和区域经济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的长期增长。并且通过对Barro模型的拓展分析还发现,经济增长率与负债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理论上存在一个临界值,且这个临界值取决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弹性、利率水平、税率以及税收用于投资性性支出的比重等诸多因素。然后,结合前面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理论分析,先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并且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之后利用SYS-GMM估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非线性关系计量检验,结果显示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这种数量关系表明,在负债率较高的省份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长期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否存在还有待观察。接下来本文论证经济增长放缓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减弱以及对外贸易形势的变化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将是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政府债务跨期预算约束等条件的推理分析,可以得出经济增速放缓将提高政府负债率以及政府债务违约概率的结论。而且通过matlab软件对GDP的增长速度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如果我国GDP在2020年下降到5%,我国政府负债率在2020年将逾越60%的国际警戒线。根据2014年披露的各省市债务审计报告的相关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及预警,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都落在了低风险至高风险之间的三个预警区间,其中广东等六省市处于低风险区,浙江等20个省市处于中度风险区域,只有内蒙古等四个省市处于高风险区,无省市处于极高风险的异常区域,因此预警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风险可控的,这与我国审计署对外宣称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基本论调是一致的。最后,本文就我国地方融资平台的管理,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体系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深圳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5;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余维彬,张云峰;我国地方政府发债的可行性思考[J];财贸经济;2003年02期

2 马海涛,吕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3 何杨;满燕云;;地方融资平台债务:规模、风险与治理[J];财政研究;2012年02期

4 杜威;姚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于可持续性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钟瑛;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04期

6 刘尚希,赵全厚;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5期

7 许友传;陈可桢;;资产跳跃情景下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压力测试[J];财经研究;2013年02期

8 王芳;陈曦;;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赤字竞赛”假说[J];财政研究;2013年07期

9 邓晓兰;黄显林;张旭涛;;公共债务可持续性研究理论与方法评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10 田垒;;关于安徽省1960年地方经济建设公债发行办法(草案)的说明[J];安徽政报;1959年12期



本文编号:1766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uyujingjilunwen/1766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2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